经验交流

热点新闻

热点图片
法制化建设培训

完善组织机制创新工作方法
扎实推进法律志愿服务深入开展

来源:中国志愿    时间:2015年06月22日

  完善组织机制 创新工作方法

  扎实推进法律志愿服务深入开展

  宁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文明办主任 李正平

  宁波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推动法律志愿服务为重点,组建队伍,搭建平台,开展活动,打响品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律志愿服务组织机制和活动体系,逐步走上了由组织化推动向社会化运行转变、定点定时服务向规范常态开展转变的轨道。

  一、组建队伍,扎实推进法律志愿服务常态开展。一是组建全市性的法律志愿服务组织。由市普法办和市志愿者协会牵头,在执业律师、公证人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并热心于法制宣传教育事业的国家公职人员和社会人士中招募5000名志愿者,于2011年底成立了宁波市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总队。总队下辖直属支队、各大专院校法学院支队和11个县(市)区支队,成为宁波志愿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是有关部门组建法律志愿服务队。法院、海事、交通运输、商贸等部门,分别组建“小巷法官”志愿服务队、海洋经济法制推进讲师团、法制交通律师志愿团、涉外商事法律顾问委员会、为侨服务律师顾问团、中小外贸企业律师志愿团等队伍,对相关企业、社团和个人开展针对性法律志愿服务。三是加强法律志愿者的培训。采用分级分类培训原则,各支法律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和志愿者骨干,由市普法办、市文明办和市志愿者协会负责进行专业服务技能、项目管理方法等方面的重点培训;其他志愿者由各级主管部门和志愿服务组织通过初次培训、阶段性培训和临时性培训等方式,进行权利义务、服务理念等志愿服务基础知识培训和特定专业知识技能培训。

  二、搭建平台,努力做到法律求助对象有求必应。市普法办等部门搭建了宁波普法网、宁波普法微博、宁波市司法行政论坛、掌上法律顾问普法之窗等新兴媒体服务平台,及时便捷解答市民各项法律咨询。市总工会与宁波电台经济娱乐频道合作开设《新宁波人》律师热线栏目,由工会律师志愿者担任嘉宾,为全市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法律咨询、解难释惑。开播至今,参加《新宁波人》律师热线服务的工会律师志愿者已达到187人次。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与81890公共服务平台合作,居民有法律问题需要咨询“小巷法官”的,可直接拨打81890000转“小巷法官”留言,汇总后由“小巷法官”进行解答。“小巷法官”利用 QQ、邮箱、微信等网络工具,充分运用专业的法律知识和熟练的调解技能,开展在线法律服务和调解。市妇联开设12338妇女维权服务公益热线,为妇女提供专业性、规范性的热线咨询服务。

  三、开展活动,着力提升法律志愿服务实际效果。组织发动全市法律志愿者,广泛开展普法教育、法制宣传、法律咨询、法律讲座和法律援助活动,为需要帮助的基层单位和个人提供服务。仅市司法局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一支队伍,2014年就分发各类宣传品5万余份,三年来每年为农民工讨回欠薪500万元以上。在开展好日常法律志愿服务活动同时,我市着重推出三项重点活动。一是开展法治促进员进农村和重点工程志愿服务活动。从全市各级政法部门选取1860 名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担任基层法治促进员,进驻2177个重点村(社区)及重点工程项目,共走访群众152171次,解答政策咨询 29629 次,开展法制教育12401次,排查矛盾纠纷29365起,化解23901起,解决实际问题7594个,成为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推进重点工程依法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是开展律师志愿者进企业法律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律师志愿者进企业,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制宣传教育、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等服务,2009年以来,全市律师志愿者共进入1845家企业开展法律志愿服务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6226次,开展法律宣传教育2160次,涉及职工30.6万人,提出企业发展建议1060条、风险提示2781份;帮助689家企业建立完善企业规章制度1947件,疏导化解了一批企业矛盾纠纷,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开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志愿服务活动。宁波市妇女维权志愿服务队利用“3.8”妇女节、“11.25”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国际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纪念日为契机,广泛开展普法和心理健康等知识宣传、培训和咨询活动,走进乡村、社区开展婚姻家庭调适及心理、法律等方面的专家面询,为符合条件的妇女提供法律援助,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妇女的意愿和诉求。“独角兽”、“蒲公英”等志愿服务队,将法律知识和法治建设内容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舞蹈、小品、方言脱口秀中,以法制文艺宣传形式,让观众在欣赏中学习法律、感悟法律、依法办事。

  四、打响品牌,不断促进法律志愿服务深入发展。通过积极培育、规范管理,打造了一批具有宁波特色、服务优良、作用明显、社会影响力大的法律志愿服务品牌。一是未成年人社会观护团。2013年,成立128名专业志愿者组成的浙江省首个未成年人社会观护团,为我市涉案未成年人在诉讼、审判期间提供观护服务,申请法律援助、监督正确执法以及防止发生不法侵害,参与对结对未成年人判后的社区矫正与帮扶。两年来,共为528位涉案未成年人提供了帮扶,全市检察机关针对涉案未成年人的不起诉率和不批捕率比开展工作前提高30%以上,法院新收一审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数和涉未成年犯案数分别下降了15%和25%。二是“小巷法官”志愿服务队。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各业务庭骨干为班底,2012年组建由83名法官参加的“小巷法官”志愿服务队。通过“小巷法官”进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指导人民调解、参与社区矛盾化解和社区矫正,力求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社区、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诉讼之外。累计接待群众咨询1000余人次,举办法律讲座、案例讲堂26次,参与社区活动37次,调解矛盾纠纷200余起,发放法制宣传资料600余册。三是“老娘舅”调解志愿者。“老娘舅”调解员由社区里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干部、老法官、老教师组成,他们熟悉国家政策法规,热心社区公益。活跃在全市社区的上千名“老娘舅”积极参与社区调解工作,把居民邻里纠纷控制在萌芽阶段,一些社区“老娘舅”调解的纠纷占社区各类调解的三分之一左右,防止了邻里间的矛盾扩大化,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