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

热点新闻

热点图片
四川

成都以“家”之小爱汇“国”之大爱 爱心之城的温暖

来源:成都文明网    时间:2014年05月08日

凉山州昭觉县解放乡的孩子们收到爱心物品后调皮地做起了鬼脸

  凉山州昭觉县解放乡的孩子们收到爱心物品后调皮地做起了鬼脸

  以“家”之小爱汇聚“国”之大爱

  每个人都有家,每个家都属于国。从古至今,“家”“国”原本就是一体的。

  “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放大的“家”。爱国要爱家,爱家更爱国!

  其实,爱国爱家一直是我们的道德要求,并且自觉地融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对“家”的小爱汇聚成对“国”的大爱。

  爱国爱家,就是爱工作、爱生活,就是将对“家”“国”的爱转化为动力,投入工作、善待生活!

  爱国爱家,就是团结和谐、文明理性、遵纪守法,就是有责任有担当,勇于付出,乐于奉献!

  爱国爱家,就是充满爱心,对于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及时伸出援手,奉献爱心,在助人中得到人生的快乐!

  ……

  在成都这座从来就不缺少爱与感动的城市,“爱国爱家”正在以爱岗、友善、助人、孝敬、诚信等不断地彰显着正能量。记者将深入回访成都发生的爱心故事中的主人公,解读他们对爱的坚守。与此同时,也希望广大市民通过党报热线962211,为我们提供爱心故事、爱心主角。

  成都从来是一座不缺乏爱心的城市。在不久前由成都日报联合成都市义工联发起的“爱不闲置·衣旧情深”的公益活动中,一个个来自我们身边的普通人,用平凡的爱心,用微小的善举,让爱心又一次在这座城市涌动。

  他们之中,有靠写字交流,来自“聋人之家”的聋哑人;有第一个来到本报捐献点,捐出一大口袋衣物的老年志愿者唐光明;有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的庄昭清;有既当向导又当翻译的彝族小伙子吉马子尔……5月7日,记者再次走近这些带给我们感动的人物,重温他们的爱心故事,回味他们带来的温暖。

聋人之家的手语教程

  聋人之家的手语教程

  大爱无言

  4月18日,成都日报爱心捐献点来了一群特殊的爱心人士,他们是来自“聋人之家”的10多位聋哑人。从《成都日报》上看到捐献衣物的公益活动后,相约来到本报捐献点,献出了沉甸甸的爱。

  别人对我们好

  我们也用爱回报

  5月7日下午两点,位于成都市锦华路一段275号15栋附10的“聋人之家”内座无虚席。林兆祥站在黑板前,手里拿着本报“道德力量成都榜样”的报道,正在用手语给下面的聋哑人讲解。台下一双双眼睛紧盯着林兆祥,不时伸出大拇指。

  这是“聋人之家”每周的手语讲座,来自全市各地的聋哑人聚集在这里,在这里“听”讲座,度过一下午的时光。

  手语课堂6年风雨无阻

  林兆祥能说,但却听不见。记者在纸上写下问题,他仔细看了再回答。当得知捐献的衣物已经送到了凉山州的孩子们手中,林兆祥非常高兴,“我们的爱心送到了就好,虽然很微薄。”林兆祥通过手语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身边的聋哑人。虽然不能说,但他们却用一个个竖起的大拇指表达着感情。

  大家的目光再次聚集在小讲台上,聋哑人讲师李孝哲站上了讲台,手里拿着准备好的厚厚一叠资料,这些都是他从报纸上搜集的新闻,每周三下午他都会通过手语将这些信息传递给聋哑人。

  林兆祥告诉记者,这样的手语课堂已经持续了6年。2008年4月17日“聋人之家”成立,在成立后的第一周就开始了。

  为何会想到开设手语课堂呢?林兆祥说,中老年聋哑人文化程度较低,身体的缺陷让他们了解外界很困难。基于这样的原因,林兆祥和李孝哲商量。李孝哲也是聋哑人,精通手语,而且文化程度高。就这样,手语课堂开设了起来,另一位聋哑手语老师朱小蓉也加入进来,每周三和周四在聋人之家开设手语课,方针政策、时下热点、与残疾人有关的生活常识……就这样传递给了聋哑人。

  爱心从未远离诠释爱和责任

  尽管是聋哑人,但爱心从未远离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一直用微薄的力量诠释着爱和责任。“别人对我们好,我们也想用同样的爱去回报他人!”林兆祥说。

  “聋人之家”一直致力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比如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后组织筹款1万余元,用于帮助受灾群众;“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再次筹款8000余元,为抗震救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捐款虽然数额不高,但对于这些聋哑人而言已属不易。林兆祥告诉记者,“聋人之家”里大多数人的经济情况并不理想,有的还在靠低保生活。但每次听说要奉献爱心时,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100元、200元、500元……只要“聋人之家”发出号召,大家都会踊跃参与,表达自己的一分心意。

  有一位姓何的聋哑人,家庭比较困难,一直靠低保维持生活,有时候到茶房,3块钱一杯的茶水都要犹豫半天。当时,听说要向地震灾区捐款,他专程找到林兆祥,表示想捐100元钱,结果被林兆祥拒绝,“我说你生活都够不容易了,你的心意我们帮你带到就行。”可是,对方并不甘心,硬是拉着林兆祥不松手,不停地用另一只手比画着“我要捐款”,最后,林兆祥还是收下了那100元。

  爱心之桥

  在“爱不闲置·衣旧情深”的公益活动中,热心的彝族小伙子吉马子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运送物资的爱心车队到达西昌后,他既充当向导又充当翻译,和志愿者一起将从成都汇聚起来的爱心送到了海拔3000多米的小学,热情质朴的彝族小伙子用自身的行动传递着正能量。

  我愿意当那座桥

  一直当下去

  当从成都汇聚起来的爱心到达西昌后,吉马子尔成为了本次活动的志愿者。

  吉马子尔是西昌学院大三的学生,也是一名当地的志愿者。他熟悉情况,能说汉语和彝语两种语言,所以成了连接爱心人士和当地学校的桥梁,这次成都爱心能够顺利汇聚到解放乡的两所小学,他出力不少。

  5月7日,记者电话联系上了远在西昌的吉马子尔。他告诉记者,他虽然还没有来过成都,但他相信那一定是一座漂亮和充满爱心的城市,因为从这里来的好心人,为当地艰苦的家庭、为有困难的孩子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这都是他切身感受到的。

  “我愿意继续当那座桥,只要有需要,我会一直当下去。”电话里,吉马子尔的声音坚定而热切。吉马子尔从小在艰苦的环境里长大,心里总想着能为家乡做点事。4年前,他加入了当地的爱心社团,利用课余的时间,收集衣物、募捐学习用品,送到条件艰苦的小学,为那里的孩子们提供帮助。

  同时,吉马子尔也注意搜集情况,和成都的爱心人士进行交流和沟通;当爱心人士到达西昌后,他又主动充当起向导和翻译,在成都的爱心人士看来,这个彝族小伙子就是一座桥,架在爱心人士和需要帮助的人中间,成都爱心通过这座桥,最终到达了海拔3000米。

  爱的传递

  庄孃叫庄昭清,是龙锦社区的居民。而庄孃因为爱管闲事加上又是一副热心肠,被大家称为“管得宽”。在本次公益活动中,她共捐了200多件衣物,而为了号召更多人加入,她还在社区里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受庄孃的影响,她6岁的小外孙女被大家称为“小管得宽”。

  爱心和善举

  就在那些小事中间

  社区里只要有事,绝对少不了庄昭清。5月7日下午,当记者来到簇锦横街84号的龙锦社区时,她刚好和楼栋长商量完关于小区停车的事,“我从报纸上看到了,衣服已经送到孩子们手中,太好了。”庄昭清说。而在庄昭清背后,还有更多热心肠,更多关于爱的故事。

  在社区“管得宽”是想让社区变得更好

  庄昭清是社区自治小组的成员,调解纠纷、管理车辆……什么鸡毛蒜皮的事她都要管,“管得宽”的称呼也由此而来。

  在“爱不闲置·衣旧情深”公益活动中,庄昭清一个人就捐了200多件衣物。同时为了让更多人加入进来,庄昭清又发挥自己“管得宽”的“本领”,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号召大家捐献衣物。“为了凉山的孩子,我就是要管得宽。”在她的号召下,社区居民响应热烈,捐出的衣物堆成了山。

  上个月,社区里有两个孤寡老人过生日,庄昭清联合自治小组成员和几家业主,每家做了一道菜送到老人家里,为他们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真的没想到,小庄想得如此周到。”88岁的唐婆婆说。

  平时在社区“管得宽”,是因为庄昭清心里爱着社区,想让社区变得更好。而在家里,她也是个“管得宽”——庄昭清的哥哥、嫂嫂、姑姑是聋哑人,家里经济困难,庄昭清为他们修补房子,给孩子们买衣服送吃的……30年的时间一晃而过,现在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

  受她影响6岁孙女成为“小管得宽”

  “5月7日还有人找到我,一个人拿了99件衣服过来。”庄昭清说,“爱不闲置·衣旧情深”公益活动的影响还在继续,“你们可要把这些爱心处理好啊。”庄昭清对记者说。记者立即和市义工联取得联系,他们将派专人来协助处理。

  “大家叫我‘管得宽’,现在又多了个‘小管得宽’。”受庄昭清影响,她6岁的小孙女也是个热心肠,这也是庄昭清最引以为自豪的地方。

  就在上周,小区里6栋三单元一家的厕所堵了,家里没人,溢出的水流到了地下的仓库,里面堆积的货物被淹了不少。庄昭清得知情况后,提着桶就冲到仓库,开始往外舀水,舀着舀着,她突然发现有人打着电筒在给她照亮,一看才发现6岁的孙女站在门口……庄昭清说,其实爱心和善举就在这些小事中间,孩子从小就有这样的认识,将来长大了对爱和奉献会理解得更深。

  心的故事

  爱心接力

  30多年“包袱”终卸下

  对于道孚县51岁的钟大姐来说,过去30多年是充满艰辛的,因为背上篮球大小的包块,让她几乎直不起腰来,不要说干农活,就连平躺着睡觉,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钟大姐的家庭并不富裕,再加上背上的巨大包块,给她生活带来了很大负担。就在这时,来自道孚县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及时伸出援手,将她带到成都接受治疗;武侯区检察院为她联系医院,争取费用减免;成都363医院则组织精兵强将实施手术……正是这一股股爱心的汇聚,困扰钟大姐30多年的肿瘤终于治好,“我想感谢这些好心人,感谢成都这座充满温暖的城市,是他们让我重拾生活的幸福。”

  结对认亲检察长送她进医院

  钟大姐家住道孚县红顶乡的一个小山村,在她20岁左右的时候,背部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包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包块越来越大,让她不堪重负。

  转机发生在去年年底,那时道孚县检察院开展走村入户、结对认亲活动。检察长周华康来到红顶乡,结对对象正好是钟大姐一家。在和钟大姐共同生活劳动的几天里,周华康意识到她的病情不是驼背那么简单,于是建议她到医院去接受检查。

  起初,因为担心难以承担医疗费用,钟大姐并不愿意去医院,直到检察院提出将为其承担医疗费用,才让她没有了后顾之忧。然而,在当地医院接受检查后,结果并不乐观——医生告诉钟大姐这的确不是驼背,而是一个罕见的巨大肿瘤,应当接受手术治疗,可是当地的医疗条件有限,建议她到条件更好的医院去。这时,周华康想到了成都的一个朋友,他叫蒋智,是成都市武侯区检察院反贪局的局长。

  局长跑腿成都医院伸出援手

  从周华康那里听说了钟大姐的事情后,蒋智立马表态,请对方把人送到成都来,医院由他来落实,费用也不必担心。

  随后,蒋智走访了市内多家医院,通过咨询对比,寻找能够为钟大姐排忧解难的专家。最终,技术力量相对较强的成都363医院表示愿意伸出援手,为钟大姐进行手术治疗。为了消除钟大姐的后顾之忧,蒋智还跟医院领导进行了沟通协商,跟他们说明了钟大姐一家的实际情况。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决定为她选派最优秀的医疗团队,并且减免相应的费用。

  手术顺利取下肿瘤无比轻松

  经过成都363医院的检查后,结果确定钟大姐背上的包块其实是一个体积为40×30×15厘米、重约3.5公斤的罕见巨大脂肪瘤。为此,医院制定了详细的手术和护理方案,并组织精兵强将参与手术。4月30日中午,钟大姐被推进了手术室,在多名专家的参与下,成功完成了手术治疗。

  5月7日下午,记者在病房里见到钟大姐时,她的气色很好,正在和前来探望的道孚县检察院工作人员聊天。钟大姐说,虽然还没有完全康复,但她已经感到无比轻松,“这是我30多年来最开心的一段时间。”此外,钟大姐不必为治疗费用担心,除了可以报销的部分外,自费部分也已经由医院和检察机关进行了减免和承担。

  对于这些帮助过她的好人,钟大姐表示了衷心感谢,“是他们的行动,让我感受到了爱的含义!”(杨甦杨永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