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

热点新闻

热点图片
广东

惠州市志愿者李小燕3年热心参加社会公益 做好事从不留名

来源:惠州文明网    时间:2014年05月29日

李小燕正在帮黄伯剪脚趾甲。

  李小燕正在帮黄伯剪脚趾甲。

  人物档案

  姓名:李小燕

  性别:女

  年龄:36岁

  单位:博罗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第一次接触李小燕是在电话中约她见面采访,起初她一直婉拒,她在电话那端如此说,“做好人好事无需留名,更别说登报了”。经过反复劝说和真诚恳求,记者最终以“希望你能帮我完成工作”的理由说动了她。

  李小燕做志愿者3年多热心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她所帮助的人眼里,她是一位可以倾诉的好妈妈,她是一位可以依靠的好女儿,她是“李妹”。

  故事1

  连续3年资助贫困女孩

  2011年李小燕加入“手有余香志愿者协会”,那时正是她遭遇丈夫突然带着女儿离开她的变故后不久。一无所有的李小燕开始了在博罗县租房的生活。“那时的生活很苦。”李小燕说。

  加入协会后,李小燕提出了想要资助一名贫困学生的愿望,协会提供了当时在龙溪中心小学读二年级小萱(化名)的资料。“我去了龙溪中心小学见到了小萱,得知在小萱很小的时候她的父亲就跑了,丢下了她跟她的母亲。后来小萱的母亲心理承受不了,导致精神出现了问题,全家仅靠外婆卖菜维持生计。”李小燕说,当时她特别有感触。

  李小燕在每个月的月头准时会将100元生活费汇到协会账户里,再由协会专人将现金转交给小萱家人,今年是资助小萱的第3年了。“第一眼见到小萱时,她面黄肌瘦,性格内向,如今她变得活跃多了,我给她打电话时她会告诉我学校里和同学们发生的一些有趣事情,也会告诉我想要学跳舞的心情。看着小萱如今这么活跃,我从心底里感到开心”。

  故事2

  耐心帮助打开老夫妇心扉

  “第一次接触陈伯夫妇是在2011年6月8日。”李小燕告诉记者,那天她正巧路过陈伯夫妇住处时听见房内的叫喊声。传出叫喊声的门口有位老伯在屋外敲门,显得很无助。她赶紧走上前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老伯出于戒备心并没有回答她。

  “当时老伯的情绪很激动,总算说服老伯后,打电话叫来开锁匠将门锯开。开门后,见到离门仅几步远的地上坐着一位老太太。”李小燕后来了解得知,屋外的老人是陈伯,他外出买菜回家发现老伴杜阿姨将自己反锁在屋内,还插上了门栓。杜阿姨当时腿脚不便摔在地上站不起来,陈伯在屋外一时急得不知该如何是好。

  自从那事后,李小燕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写下贴在电话机旁,并告诉陈伯夫妇若是以后有事需要帮助尽管给她打电话。

  陈伯第一次致电李小燕求帮助是在她上班期间,接到电话后,她立即赶到陈伯家,原来杜阿姨被冰箱压住起不来了。“经过和陈伯的对话得知,他并不是在第一时间致电我,而是先打给了自己的老同事后无人理会。他实在没办法,抱着试一试心态才拨通了我的电话。”李小燕说,陈伯夫妇内心是很抗拒外人的,经常反锁门是因为对外人极度不信任。

  “认识陈伯夫妇很久后的一次,我去陈伯家帮他卖废品,在整理杂物时,杜阿姨仍不信任我,将我反锁在屋内不让出门,直到卖废品的人将钱交到她手中时,这才放心地让我出去。”陈伯夫妇对李小燕的感情在一次又一次的帮助中建立起来,并且改变着他们。

  “从第一次因缘分帮助了陈伯夫妇,到他们对我存戒心,到经常给我打电话让我注意身体,到时常让我去他家里吃饭,再到现在他们会主动与邻居打招呼问好。这几年陈伯夫妇改变了很多,从以前从不搭理外人到现在愿意信任别人了。”李小燕说。

  故事3

  当脑中风患者“女儿”

  李小燕时常念叨着的人还有黄伯,他是一名70岁的脑中风患者,左脚右手均麻木,且一个人居住。“第一次去黄伯家是与很多志愿者一起去的,那天我坐着陪黄伯聊了很久,虽然他态度冷淡,我还是很热情地不停讲话、唠嗑。临走时还告诉黄伯以后会经常来看他,并向黄伯指着自己说,‘一定要记住我呀,我是李妹’。”李小燕说。

  后来李小燕经常去黄伯家,慢慢熟络了,有一次黄伯犹豫着说出希望李小燕能帮他剪指甲,因为他患病的原因无法自己完成。”我当时一口就答应了,并将黄伯的手指甲、脚趾甲都剪干净了。可能是常年没剪的原因,黄伯的脚趾甲都已经弯进了肉里,看着很让人心疼。”李小燕说。

  剪完指甲后,眼泪在黄伯眼眶中打转,一串泪珠滚落了下来,黄伯感动地握住李小燕的手一个劲地说谢谢。“我当时就觉得做这些事情是真正能够帮助到他人,是有意义并且值得的,也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关心父母”。

  “2011年,通过一个好姐妹的引荐,我加入博罗县‘手有余香志愿者协会’,不知不觉做了3年的志愿者服务。去年,我又加入了博罗县‘博仁志愿者协会’。自从接触这些志愿者活动后,我了解到社会上确实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们,觉得自己在做公益的同时不仅帮助了他人,更是提升了自己,让自己更加懂得感恩生活……”———李小燕 (记者张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