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地区

热点新闻

热点图片
福建

城市义工,让幸福随处可见!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2014年12月16日

城市义工为老人剪指甲

  城市义工为老人剪指甲

  12月2日至15日,“中国社会创新奖”项目组委会对第三届“中国社会创新奖”的25个入围项目进行公示。厦门市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的《“城市义工”自我组织化构建模式》从222个申请项目中脱颖而出,光荣上榜。

  爱心思明源自幸福思明。作为海峡西岸重要城市的核心城区,思明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打造“幸福思明”的口号,而外地游客、外来务工人员也确实时时处处感受到了文明礼让、温馨和谐的幸福。在这其中,不能不提到思明区社会管理的创新之举——城市义工。

  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有益补充,思明区城市义工是一个有别于其他以行政命令和单位考核来开展志愿服务的平台,是一条义工自我组织化构建的社会组织。

  从要我志愿,到我志愿;从组织志愿,到人人志愿、天天志愿,两年多来,上百场不同主题的志愿行动不断延续,3000多名义工爱心不断传递。是城市义工,让人们在这个城区时时处处感受到幸福。

  全国专家委员会评审组一致认为,思明区城市义工改变了以往“被志愿”模式,既填平了民众心中“做志愿无处去”的沟壑,也为社会“活了血、化了瘀”,不断为幸福思明增光添彩!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城市义工是“最美厦门人”

  “2013年6月的一天,我看到报纸上登出思明区城市义工活动,我就照电话号码报了名。”提起加入城市义工的过程,柯秀清阿姨至今仍激动不已。

  柯阿姨说,无论什么年龄层,无论从事什么工种,只要有心就可以参加城市义工,去帮助人、影响人和带动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柯阿姨的话道出了思明区城市义工的创办宗旨。2012年6月,思明区委宣传部、区委文明办等单位联合发起“感恩生活 爱心思明——城市义工志愿行动”,搭建起开放性的爱心平台,每周定期通过报纸、区政府网、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网站、广播、微博、QQ群等媒介发布活动信息,没有行政命令和单位考核,完全由爱心市民自愿电话或电邮报名。志愿活动开展不久,就吸引了1000多人次参与。

  针对“中国式志愿”存在的被动化问题,思明区城市义工积极探索以制度化构建主动化、常态化和系统化的新型志愿活动模式,解决人的问题、项目的问题以及凝聚力的问题。

  2012年12月,城市义工们自发成立了义工协会,成员们分工协作,出谋划策,共同推动协会和志愿服务事业的成长,并逐步形成协会独具特色的“1+N”志愿服务模式,即每周六固定开展1期志愿活动,同时设立N个固定服务点长期开展活动。

  志愿行动不断复制延续,爱心随着活动的良性循环不断传递。逐渐地,城市义工形成了包括“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企业、新闻单位、民众”在内的组织与个人联动的社会参与模式。不仅经常性面向社区居民征集“金点子”,提升社区居民自组织能力,还联手“民生110”承接部分社会服务项目,拓展外延增强民生服务功能,为弱势群体提供帮扶。同时,与法院、环保、交通等部门合作,推动公共部门志愿服务,引导公民参与社会事务。

  目前为止,义工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134期,共有上万人次参与,吸纳了会员3000多人,组建起10支专业志愿服务队,设立了30多个固定义工服务点。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厦门,不仅可以感受到城市义工的志愿服务,还可以随时加入城市义工。风景之旅伴随着爱心之旅,最后将城市义工理念带回各自的城市。

  现在在市民心中,城市义工是“最美厦门人”的诠释,他们展现了“美丽厦门”的温馨与热情,提升了厦门的整体形象。“2013年感动厦门特别奖”主办方对思明城市义工团队这样评价:“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让义务服务、爱心奉献以蒲公英的姿态传播到美丽厦门的每个角落”。

  感恩生活,爱心思明 志愿服务新模式在此诞生

  本届“中国社会创新奖”的全国专家委员会评审组,是按照创新程度、效益程度、参与程度、重要程度、推广程度、透明程度六条标准,对初选项目进行评选的。

  当创新度、效益度、参与度、重要度都已有口皆碑,如何不让志愿活动只是一阵风,而是如溪流之水,源远流长呢?由群众自发参与形成的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自成立那天起,就一直通过服务社会与个人发展的相结合,形成开放包容、平等参与、互动协作、民主决策的管理模式,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有益尝试,具有广泛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思明区以“感恩生活、爱心思明”为口号,通过统一义工服装、旗帜、开通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网站、义工创作《城市义工之歌》、开设微博、QQ群等方式,增强归属感。制定《思明区城市义工培训发展计划》,开设义工理念、文化等培训课程,邀请专业老师进行培训,不断提升义工团队认知。编制情景剧《城市义工、大爱如歌》,举办“最美厦门人、义工故事汇”,面向全社会征集“我心中的最美义工”,并制作成“笑脸墙”在公共场所展示,积极传播义工文化。在城市义工活动基础上,延伸出“法庭义工”、“身边好邻居”等项目,成为思明区社会创新中响当当的品牌。

  为了打破志愿服务的临时性和零碎化,今年3月,思明区又出台了《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了义工注册管理的细则,同时实行了义工试用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思明区还设立了义工数据库,对每一位义工的个人信息进行分类登记,义工们可以在服务时间里,根据特长和爱好自行申报服务岗位,服务不同的人群。思明区还对义工实行“星级义工”晋级认证制度,这是对志愿服务的一种精神嘉许。

  “现在很多市民都不仅局限于周六做义工,他们看到需要帮助的人,自然就会上前帮忙。”思明区委文明办主任王一青认为,义工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公共事务的行为,已渐渐促进了社会的整体认同,积聚社会的力量。

  一位专家指出,思明区城市义工这一项目已经具有了自主化运行、微组织参与、模范品牌建设、凝聚社会治理共建合力的特点,实现党委提供引导、媒体广而告之、市民自我组织的常态化运行机制,成为构建新型志愿服务模式的有益探索,产生了良好社会教育示范效应。

  美丽厦门,幸福思明

  人人随手做志愿

  美丽厦门,幸福思明

  人人随手做志愿

  “以前我的微博名叫‘空中自行鸟’,意思是希望我能像天上自由飞翔的鸟儿,到处去做有利大家、有利社会的事。但现在,我的微博名叫‘城市义工许幸福’,我是城市义工,我为志愿服务代言!”12日,许幸福开心地对记者说。

  像许幸福这样,从早期“单枪匹马”做好事到集众人力量做公益的义工还有很多。

  全国著名的“全能志愿者”王忠武一个人在做了十多年好事后,突然在2012年拥有了许多小伙伴。“从第二期服务活动开始,我就一次没落下,在这个平台上,我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王忠武告诉记者。

  亲子义工是城市义工的一大特色。33岁的许志仁和8岁的儿子乐乐,是义工队伍里著名的亲子搭档。“做义工是家庭成员间增进感情的好机会。”许志仁说,自2012年思明区发起城市义工志愿者行动以来,他周末就蹬辆自行车,载着乐乐,满城跑,去环岛路捡垃圾,到中山路劝导不文明行为,去爱心护理院、托老院照顾老人。“别的家长带孩子上公园、去游乐场,我和儿子去做义工,多时尚!”许志仁得意地说。

  思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添友说:“我们重视培养义工文化自觉,传播义工文化,培育义工精神。当人人都开始随手做志愿时,这个社会就更加和谐美好,‘幸福思明’也近了。”

  的确如此,两年多来,“周六当义工”已经成为许多市民的生活时尚和习惯,他们说:“参加了城市义工我才真正领悟‘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的真谛!”

  奉献他人,也是成就自己。在城市义工这个“大炼炉”里,也不断涌现出像中国好人、“全国首批优秀五星级志愿者”王忠武,“移动114”蓝永生,“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法庭义工代言人许幸福,“全国最美家庭”、优秀义工家庭许志仁家庭,全国第五批“10位优秀共产党员志愿者”杨冬梅,厦门市劳动模范、四星级公交车驾驶员邓贵丽等先进人物,他们发挥着榜样的带动力量,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义工队伍。而经过全国以及省、市媒体的报道后,思明区城市义工更是成为了志愿活动的“模板”,一些城市还专门组织人员前来厦门学习城市义工模式。

  看,爱心正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城市义工,处处洋溢着幸福思明的风采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