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地区

热点新闻

热点图片
安徽

志愿服务之路 如何走得顺行得远

来源:中安在线    时间:2014年12月04日

  近年来,不断壮大的志愿者队伍为社会注入正能量的同时,也出现短期化、运动化和供需不对接等问题。如何摆脱蜻蜓点水式的“三月来四月走”,让志愿服务文化深入人心?合肥市包河区以社区这一社会管理末梢为突破口,探索“社工+义工(志愿者)”联动模式,使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制度遍地开花。如今,6万多志愿者、400支志愿服务队活跃在社区,为居民提供“订单式”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如何更对路

  —定位社区,“订单式”精准对接需求

  “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元,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扶助和关爱,往往需要落实到社区。将志愿服务的‘主阵地’设在社区,可以精准地找对人群,对接需求,从而将志愿服务变成雪中送炭的实事。 ”包河区民政局局长蔡芳介绍。

  当前,各地虽然初步形成社区志愿服务体系,但在实际工作中,纵向连接不够紧密。送服务搞突击,“看起来声势浩大,往往一阵风后就没了下文。 ”设置订单式的精准需求,构建持久化、人性化、效益化、优质化志愿服务框架显得尤为重要。

  “一起阅读,不仅让孩子们多了玩伴,而且在讨论中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也培养了阅读兴趣。 ”看着6岁的女儿史静萱勇敢地举手发言,坐在旁边的妈妈一脸欣慰。去年,沁心湖社区引进名为“快乐童年”的社会组织,开展“小袋鼠亲子阅读营”活动。 “0岁到6岁是孩子教育的‘黄金期’,社区开展这项活动,就是想帮助家长学会引导孩子阅读。 ”沁心湖社区书记王康说。

  每天放学时分,无论刮风下雨,屯溪路小学滨湖校区前的十字路口,一群头发花白的老人戴着小红帽,挥舞“车辆慢行”小红旗,为放学的孩子执勤。这支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老乡长志愿服务队”,热心调解矛盾纠纷,爱心护学护幼,文明巡逻劝导,成为滨湖和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滨湖和园是一个有着近万居民的回迁小区,管理难度大,而我们的队员多是德高望重的老人,成为社区管理的好帮手。 ”队长胡光甫自豪地说。

  志愿服务做得好,可以弥补“政府之不及、市场之不为”,于无声处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是社会治理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包河区为志愿工作专门出台了一系列举措,鼓励社区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农民工文化驿站、社区志愿服务广场、邻里守望卡、八小时之外党员先锋站……这些创新项目被社区智慧创造出来,在社区形成百花争春的局面。

  志愿服务如何更有效

  —“两工”协作,“项目化”提供专业服务

  “见到视力残疾人,不可突然握他手,会使其受到惊吓;与坐轮椅的残疾人交谈,最好采取蹲姿……”在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志愿服务培训基地,社工宁盼盼向志愿者们传授经验。

  实际生活中,一些志愿者往往还没注册就参加志愿活动。结果,因缺乏规范、监督和引导而处于地下、游离、无序状态,其提供的志愿服务无疑也大打折扣。鉴于此,今年4月,滨湖世纪社区志愿服务培训基地正式挂牌,向全市志愿者服务队伍开放,提供包括手语等20多个免费培训项目,以提升志愿者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以前认为志愿服务只要捧着一颗爱心就可以,其实不然。志愿服务的对象往往是内心敏感的人群,志愿者若不专业,很容易好心办坏事。 ”被爱邻社工服务社派驻芜湖路街道担任社工的张晓曼,如此阐释她对志愿服务专业化的理解。

  针对芜湖路街道老旧小区较多,张晓曼专门设计了“特殊老人服务”等一批项目,帮助街道与合肥高校5个社团签订志愿服务协议,带领了一大群社区志愿者。 “社工引领义工,义工协助社工,优势互补联动发展,‘两条腿’走路解决了以前志愿服务水平不高,也让服务项目有创意、更长久! ”芜湖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江晓春说。

  “社工是‘脑’,义工是‘手’。包河区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模式,由社工‘因地制宜’设计项目,义工协助社工推进项目,促进志愿服务专业化、品牌化。 ”包河区副区长吴红介绍。

  在包河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和社会服务站被整合在一起,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建立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今年5月,该区在全省率先启动首届公益创投活动,创投资金500万元,广泛征集特色服务项目,建立起由社区开发项目、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负责实施的运行模式。

  “政府主要是提供宽泛和自由的平台,鼓励更多的人和社会组织投身志愿服务。 ”包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李幸松介绍。据悉,包河区今年首批资助公益项目和志愿服务项目达到40个,50%以上的社区有社会公益组织牵头开展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如何常态化

  —良性互动,“记录制”营造志愿文化

  “每天清晨一起床,我都要看看我负责的社区志愿者论坛上发起的活动,有多少志愿者响应。 ”皮晓宁是“滨湖帮客”五大志愿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者,并自愿申请成为滨湖世纪社区“世纪微吧”的吧主。十几岁时,她因一场车祸遭遇截肢,但这并没能阻碍她成为“星级”志愿者。

  今年,皮晓宁在微吧上发帖,呼吁对一名卧床十年的庐江县骨髓空洞症患者帮扶,一下就募得善款1万余元。“网络时代,志愿服务也应进入信息化时代。统一的网络协调与管理机制,可以让志愿服务的‘供’和‘需’快而有效地对接。 ”滨湖世纪社区党委书记郜志华说。滨湖世纪社区网上网下共建,自去年10月创设以来,“滨湖帮客”招募注册志愿者一下子达到3000多人,13个常态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得有声有色。

  包河区在全省率先开通区级志愿者网站,对全区社区志愿者进行信息化管理。点击进入包河区志愿网站,招募注册、项目发布、激励嘉奖等板块一目了然,只要有一颗热爱公益的心,就可以直接注册登记成为志愿者,找到想参与的公益活动,加入志同道合的志愿团队。眼下,包河区社区注册志愿者已达到社区常住人口的10%以上。

  “提升志愿者的社会礼遇度,改变爱的‘单向模式’为‘互动模式’,实行爱的循环,完善包河区志愿服务激励回馈制度,可以推动志愿服务文化深入人心。 ”包河区委宣传部长王海霞介绍。作为全国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地区,信息化建设让包河区可以积极推行志愿服务积分激励,每个志愿者的志愿服务都被记录下来,按照志愿服务时间评定为1星至5星志愿者,达到一定积分的居民,可以在本社区“爱心银行”进行爱心积分兑换。未来,包河区还将试点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全区通用制度,实现服务在社区间流动共享。(张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