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地区

热点新闻

热点图片
江苏

宜兴市打造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群众“新阵地”

来源:新华网江苏频道    时间:2014年07月23日

  新华网南京7月23日电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宜兴市以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实际问题为抓手,在全市社区设立党员服务区, 为在职党员打造8小时工作时间外服务群众的“新阵地”,增强党员对居住社区的归属感、责任感,提高党员服务社区群众的自觉性,改善干群关系,赢得社会认可。

  树起为民服务“新航标”。制订下发了《关于在全市社区设立党员服务区的实施意见》。对社区党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开展活动方式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解决1个问题。每名在职党员通过约谈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走访居民群众、了解社区发展困难,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尽心尽力帮助社区解决1个实际问题。发挥2项作用。一是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为社区居民提供政策宣传、法律咨询、设施维修、民事调解等专业性服务项目;二是发挥党员志愿者作用,参与社区开展的敬老助残、治安巡逻、绿化保洁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提出3条建议。围绕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社区总要求,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每名党员每年向社区提出3条以上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参加4次活动。积极参与社区举办的睦邻节、文化节、敬老节等重大活动,每名党员每年参加4次社区组织的活动。结对5户群众。以社区内残疾人、空巢老人、特困家庭为重点,每名党员联系结对5户社区居民,为其排忧解难。

  织好为民服务“管理网”。活动中,重管理、重监督、重整改,避免了“雷声大雨点小”、“雨过地皮湿”等形式主义现象。摸清党员底数。建立在职党员动态信息库。社区党组织摸清辖区内在职党员底数,统一制作5182张党员“信息卡”,详细记录在职党员年龄、职业、特长等信息,为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打下基础。合理设置岗位。社区党组织结合社区自身规模,科学设置党员服务区,建立政策宣传、民事调解、治安巡逻、帮教解困、卫生保洁、科普推广等切实可行的志愿服务岗位,通过党员自荐和党组织推荐,引导鼓励社区在职党员认领了服务岗位,确保党员服务社区居民全覆盖。健全管理制度。社区建立服务登记制,统一印制党员服务手册,党员提供服务后如实填写服务内容,社区党组织形成活动档案。建立服务监督制,在服务区内在职党员公开姓名和联系方式,承诺服务项目和服务时间,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建立双向互动制。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和所在社区互通情况,共同管理。社区向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如实反馈服务情况,所在单位把社区反馈情况作为党员考核评优、提拔任用的依据。对在社区空许愿、不履职的党员,进行严肃批评教育,督促整改。

  唱响为民服务“和谐曲”。活动中,在职党员特别是在职领导干部,主动放下以往端起的架子,俯下曾经“挺直”的身子,主动拆除干群间的“玻璃墙”,深化了亲情。一是春风化雨“润心”。 “敲门党员”时常敲开居民家门把上级政策宣讲到户、支部决议传达到户、公益活动发动到户、意见建议征求到户,改变了过去“敲半天门、露半张脸、说半句话”的党群疏远现象;楼道“党员中心户”结合自身专业特长,组织开展学生教辅、文娱联谊、技艺传授、义务修理等活动,解决困难,增进感情;“红袖标”党员联防队员夜间轮流值岗,确保社区群众居住安全。截至目前,3109名党员为群众服务4600余次。二是消暑排毒“交心”。在职党员在社区的睦邻调解室、邻里谈心屋,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政策解读、矛盾调解等“一站式”服务,及时解决纠纷、维护团结。面对少数上访钉子户,在职党员丢掉官气、傲气,主动上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纠正其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行动上的鲁莽,使其息诉罢访。截至目前,成功化解群众矛盾纠纷215起。三是雪中送炭“暖心”。在全市所有社区党组织推出的“有困难找党员”、“扶贫助困党员先行”活动中,广大在职党员始终与群众风雨相携,心手相连,做到有重病住院家庭必访,有子女辍学待业家庭必访,有意外灾害家庭必访,坚持“输血式”帮扶和“造血式”帮扶相结合、“扶贫”和“扶志”相结合、物质帮助和观念转化相结合,不断提高扶贫帮困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市社区在职党员共与困难群众结成10364个帮困对子,爱心资助3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