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地区

热点新闻

热点图片
江苏

苏州葑门街道让青年志愿者在社区“生根”

来源:姑苏晚报    时间:2014年06月18日

助餐志愿者为社区老人服务

  助餐志愿者为社区老人服务

志愿者在指挥交通

  志愿者在指挥交通

  近日,苏州葑门街道志愿者组织"时间银行"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客服中心",并把多年来坚持为社区提供志愿服务的几个老年志愿者纳入了"客服中心"的"贵宾"名单,今后,"时间银行"的志愿者们将为这些"贵宾"送上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志愿服务。"这些老年志愿者中有的已经年近八旬了,他们长年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现在该是他们享受服务的时候了。"葑门街道杨枝社区书记胡锡康说,"然而,现在社区志愿者队伍老龄化严重,鲜有青年志愿者愿意加入,为这些'贵宾'服务的志愿者也多是60岁以上的退休老人。因此,成立这个'客服中心'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给志愿者回报和支持,使其成为志愿者队伍持续发展的一种保障机制。"

  七旬居民还在坚持做志愿者

  "陆阿婆,您来吃饭啦!今天外面的雨不小,您跟老伴来回的路上一定要多加点小心啊。"在觅渡社区居民活动室内,社区志愿者丁美先热情地招呼着每位来社区吃饭的老人,自从公益项目"骆驼担"落户觅渡社区后,丁美先每周都会抽一天来社区义务帮忙烧饭,如今,她已经能熟练地操作"骆驼担"为前来就餐的老人们烹制美食了。

  今年72岁的丁美先是觅渡社区首批"骆驼担"志愿者,每次烧饭她都十分用心,每个菜放在哪一格能烧得更好更入味,她都有研究过,所以她烧出来的饭菜格外美味,每当她来烧饭,前来社区吃饭的老人也特别多。"骆驼担"进入觅渡社区已经一年半了,丁美先和其他几位"骆驼担"的志愿者每天都定时定点为老人烹制美食,不过让丁美先感到担忧的是,自己已经72岁了,其他几位志愿者也大多都年过七旬,从她成为首批"骆驼担"志愿者到现在,加入他们志愿者队伍的都是老年人。丁美先说:"现在我们几个老人身体都还算不错,这点活还能应付,可我们这支志愿者队伍一直没有年轻人加入,等我们几个都做不动了,谁来接我们的班呢?不仅我们这里,现在社区志愿者队伍普遍老龄化严重,愿意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年轻人实在太少啦!"

  丁美先的担忧,也一直困扰着觅渡社区的社工们。觅渡社区书记金丽娜告诉记者,觅渡社区有8000多个居民,如果要很好地满足居民的服务需求,大概需要800名社区志愿者的参与。可现实是整个社区常态化的社区志愿者仅30余人,其中60至70岁的志愿者有10个,而70岁以上的志愿者有13个,剩下的志愿者也大多在55岁以上,而这些55岁到60岁之间的志愿者已经是社区志愿者队伍中的"年轻力量"了。让这些老人来提供志愿服务,社区也十分担心,一来由于志愿者人数的匮乏,这些老人承担的服务量已经超负荷了; 二来毕竟他们的年龄都不小了,社区担心老人的身体出现状况,夏天怕他们中暑、冬天又怕把他们冻着了。

  "让这些本该在家享受服务的老人奔走在志愿服务的第一线,实在是无奈之举,因为社区志愿者队伍很少有新鲜血液的加入。"金丽娜告诉记者,年轻人往往会说,自己工作太忙了,实在抽不出时间来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但她认为,这样的解释更像是为自己找的一个借口,真实的原因还是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缺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识。金丽娜说,很少有人会因为工作忙得连一点休息时间都没有,如果你真的有心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那么哪怕是利用休息时间清扫一下你家门口的楼道,也是好的,也是社区志愿服务的一种。

  青年志愿者在社区很难做长

  临近暑假,社区将会给放假在家的孩子们准备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这使得社区对志愿者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而且很多情况下,社区需要的都是年轻的志愿者。

  金丽娜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社区暑期活动一年比一年丰富多彩,前来社区参与暑期活动的孩子越来越多,社区也需要更多的年轻志愿者来照顾这些孩子。2011年暑假期间,觅渡社区和苏州某高校结对,有该高校提供本地大学生或者暑假期间留校的大学生进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当时,该高校仅物理和数学两个专业就来了20多位大学生志愿者,他们给社区的孩子们开展了补习、兴趣小组、科普活动等志愿服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然而好景不长,这几年来,虽然每逢寒暑假都会有大学生走进社区为孩子们开展志愿服务,但人数逐年减少。金丽娜曾经和这些大学生交流过,他们对来社区陪孩子过寒暑假并不太感兴趣,倒是更希望能利用自身所长,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

  金丽娜介绍说,这些年来,并不是一个青年志愿者也没有加入过社区志愿者队伍,虽然人数不多,但还是有愿意主动加入社区志愿者的年轻人,不过他们在社区服务的时间一般都很难长久,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年轻人对社区开展的一些常规志愿服务不感兴趣,导致其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热情受到了打击,最终放弃了继续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念头。

  金丽娜告诉记者,社区居民需求的志愿服务,大多集中在水管维修、换灯泡这类琐碎的事情上,而一些老年居民、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则更多地希望志愿者能隔三差五地上门看望他们,陪他们聊聊天、解解闷,提供一些精神上的慰藉,而这些服务项目,恰恰是青年志愿者不感兴趣或者无法胜任的。金丽娜说:"我们社区曾经有过几个年轻的社区志愿者,感觉陪老人聊天应该是个简单的服务项目,便自告奋勇地去了,结果到了老人家里后,除了向老人询问下身体状况外,几乎找不到什么话题可以聊的,最后在老人家里干坐了半个小时,灰溜溜地回来了。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的服务他们做不了,就想干点别的,可当社区请他们帮忙给居民修水管、换灯泡时,他们就傻眼了,这些事情他们都不会。最终,这几个年轻人没做几次就不干了。"

  还有一些来社区服务的青年志愿者,流动性很大,也很难在一个社区做常态化的志愿者服务,比如辖区单位、爱心企业组织的一些志愿活动,通常一年当中才来几次,来了这个社区,做完服务就走,去另一个社区,不会长期驻守在某一个社区。

  让青年志愿者"爱上"社区

  前天,葑门街道社区志愿者组织"时间银行"成立了自己的"客服中心",除了为了更好地提供志愿服务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通过这一举措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发展的保障机制,借此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社区志愿者这个大家庭。

  胡锡康告诉记者,"时间银行"的宗旨是互助互惠,但我们的志愿者往往是只付出、不索取,这次"时间银行"成立"客服中心",就是为了给这些付出者合理的回报和支持,这也是"时间银行"成立的初衷。同时,社区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吸引青年志愿者的注意。值得一提的是,在"时间银行""客服中心"成立的当天,苏州大学的一支学生志愿者团队便主动加入了"时间银行",为辖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志愿者服务。

  胡锡康还告诉记者,针对青年志愿者对社区志愿服务兴趣不大的情况,社区也做了一定的应对。"首先是在这些青年志愿者选择服务项目的时候,我们社区会充分尊重他们的热情;其次是我们社区为这些青年志愿者搭建了更多的服务平台,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最后,我们也会主动去和他们交流沟通,引导他们做自己最喜欢做的服务项目。"

  在应对青年志愿者对传统社区志愿服务兴趣不大这一问题上,觅渡社区的做法和杨枝社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金丽娜介绍说,社区现在开始采用"投其所好"的办法,在为这些青年志愿者安排志愿服务之前,社区会先登记他们的爱好、特长,并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他们爱好、特长为他们分配志愿服务项目。比如喜欢唱歌跳舞的,可以请他们帮忙组织社区的各类文艺活动;物理专业的志愿者,可以请他们帮居民维修家电;从事法律工作的志愿者,可以请他们为居民普及法律知识……"根据这些青年志愿者的兴趣爱好来开展相应的社区志愿服务,让他们都能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从而提高他们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热情,才能让这些青年志愿者'爱上'社区,在社区生根!"金丽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