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地区

热点新闻

热点图片
江苏

南京市“爱心家园”让迷途者找到归途

来源:新华日报    时间:2014年06月10日

  6月5日,南京市鼓楼区临江的一个社区里,李桂莲和七八位志愿者正在开帮教研究小组会,讨论帮教工作面临的新难题。从一个邪教痴迷者到积极投身帮教的志愿者,“这样的转变,多亏了爱心家园这个平台。”李桂莲对记者说。

  提起鼓楼区的“爱心家园”,对许多迷航者来说,具有特别的吸引力。每逢周二、四、六、日,他们都会自发地聚集到家园来,共同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事情。这里的56名反邪教志愿者,85.7%为曾经的邪教受害者。

  由于长期受邪教的精神控制,许多涉邪人员在初步转化后,思想上仍有很多困惑。只有真正消除这些困惑,他们才能回归正常人的生活。“爱心家园”先后举办了150多次交流活动,3600多人次参加,大家通过互相交流、专题讨论、个别谈心、阅读和收看影像资料等形式,心里越来越亮堂。

  志愿者李桂莲在“爱心家园”系统学习了儒、释、道经典。“佛教的《金刚经》破了我对偶像的崇拜,《道德经》让我了解了什么是道,《弟子规》让我知道了怎样做人。通过对经典的学习和实践,我彻底摆脱了邪教的精神控制,感觉像逃出了一个死劫。”

  “相同的经历让大家有共同的语言,大家互相帮助,更容易打开心结。”志愿者孟照梅感触很深,“通过对传统文化、正宗佛教文化的学习和探讨,大家在认识上取得了突破。剥开了邪教的伪装,破除了歪理邪说,大家真正觉醒了。”

  “这里不是‘猫鼠’关系,而是平等尊重的朋友关系。”志愿者马爱玲告诉记者,家园组织了很多专题讨论,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把心里话说出来,也是大家自觉自愿来这里的原因。

  在“爱心家园”里,有的反邪教志愿者也曾出现过彷徨和疑虑,甚至遇到过未转化人员暗地里的拉拢策反,但经过相互开导、自我调适和防范办及区反邪教协会人员的及时干预引导,至今没有一个人思想出现反复。

  转化的心路和过程不尽相同。怎样才能使每个人在回归后仍有富足的营养来填充,不至于被形形色色的“功、法、教”等东西诱惑?“爱心家园”的创建者和志愿者们利用这个平台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中华传统文化、心理学知识等讲座,又有唱歌、跳舞、健身气功、绘画、插花、手风琴等8个兴趣小组,还有登山、旅游等有益身心的活动。

  “这些活动是彻底消除邪教精神控制的重要手段。”孟照梅说,许多人在这里人性复苏,重拾兴趣;许多人原来不会笑,在这里打开了心扉,学会了开怀大笑。身为某中学美术老师的孟照梅,成为美术兴趣小组的老师,大家都愿意向她学习绘画。她自己的一幅工笔画,还被带到在纽约召开的“国际膜拜组织研究会”年会上展出,并被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收藏。

  史秀华被邪教洗脑后,家人孩子都不顾,10多年里不唱歌、不跳舞,一天到晚不出声,一心打坐修炼。经过“爱心家园”的慢慢疏导,史秀华逐步走了出来。“所有工作人员把我们当兄弟姐妹,不是管制,而是理解、服务和引导。”现在,史秀华每天都唱歌、跳舞,还到老年大学练习瑜伽,“真是太快乐了!”她说。

  一位外区未转化人员听说“爱心家园”的情况后,主动要求参加了几次活动,主动将藏匿家中多年的邪教书籍全部交出,轻松地开始了正常人的生活。

  “爱心家园”还通过组织反邪教志愿者到佛教圣地九华山、普陀山、无锡梵宫和少林寺等地参观学习,开展健身气功和昆曲等各种比赛,让大家亲身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实地领悟中华佛教文化的博大,让他们开阔视野,陶冶情操,重拾自信,激发他们回归社会的勇气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爱心家园”,使迷航的船舶有了静静的港湾;有了抚慰创口、修补心灵的“医院”。在这里,他们找到了回归社会的路径。

  5年来,“爱心家园”引导40多名社会上思想波动或反复的涉邪人员到家园交流,使他们疑虑而来,轻松而归。30名志愿者跑了全省一半以上的市县,热心从事帮教工作,协助转化顽固痴迷人员50多人。(记者 任松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