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地区

热点新闻

热点图片
上海

上海整合社区资源 让“宅”在家中的老人不寂寞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15年08月24日

  上海普陀区曹杨街道杏梅园居民区所在的院子,格局像个“四合院”,老年日托所、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年活动室都在一扇铁门里。许多老人不愿去住子女买的新房子,宁可留守在老小区里。在这个老龄人口超过25%的社区,给老人们带来“家的感觉”的,正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爱琴。

  朱爱琴对老人好,小区里有口皆碑。在这个拥有4000多居民的老小区当了19年书记,她对“老龄化”的感知比谁都深。怎么应对呢?硬件设施需要补上,软件服务也需要理念更新,唯有一点一滴盘活资源。

  社区里曾有个“被遗忘的角落”,84户居民没有独立卫生间,这里住的大多是老年人,如厕很不方便。2008年,社区迎来综合改造,把卫生间“合改独”。居民们都很盼望,可到了实施改造时,问题又来了——改造费用每户要付2000元,这对低保户来说不是个小数。朱爱琴出面协调这件事,为低保户争取到免缴的福利。

  两年前,朱爱琴还很有魄力地收回居委会办公室旁边用于出租的房子,把各项为老服务设施都聚拢在一起,提供“一站式”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打吊针、配药、理疗等多项医疗服务; 在老年日托所,20多名老人不仅可以享受就餐、就医、助浴等服务,还可以参加由社会组织举办的摄影沙龙、点心制作班等活动,老人们把这个热闹的地方当作了娱乐交友中心;居委会还定期推出志愿服务,为老人理发、修阳伞、磨剪刀等。

  这么多年社区工作,她很能摸透老人的诉求——人到老年,物质需求越来越少,就盼望日子不寂寞。朱爱琴调动一切社区资源,带着老人们举办一年一度的文化节、夏季纳凉晚会和春节茶话会等等,把那些“宅”在家中的老年人拉出来“秀”一把。她还鼓励社区单位和老年居民们一起组建沪剧班、越剧班、声乐班,把老年人的娱乐时间排得满满当当。

  “我就擅长做‘人的工作’嘛。”和老人在一起,朱爱琴充满自信和热情。她告诉记者,1996年她走出纺织厂,在“空嫂”和“社嫂”两种职业中选择了后者,做她擅长和喜欢的“人的工作”。也因为她工作出色,这些年来她连任四届普陀区人大代表、又当选市人大代表,所在居民区先后获得过“上海市劳模集体”、“全国和谐邻里示范单位”等荣誉。她要用活这些荣誉和头衔,为老年人盘出更多资源。(记者 栾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