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

热点新闻

热点图片
北京

北京市西城区党员社区志愿服务 意识作用双提升

来源:北京西城文明网    时间:2016年07月06日

  7月2日,京城又迎来了一个艳阳高照的周末。

  每年7月的第一个周末,是西城区一年一度的“在职党员社区统一行动日”,2016年已经是第二个“行动日”了。当天上午,由区委书记、区长带队,全区在职党员都组织起来,从街头巷尾到社区胡同,党员门依托各自的本职工作或技能特长,或把脉诊病,或法律咨询,或免费理发……服务摊位在社区摆出老远,“八仙过海”开展志愿服务,热闹得像过节。

  临终一句嘱托,老伴儿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九点整,在西城区广外街道红居南街社区服务站门前的小广场上,一群年过古稀的老人也支起了桌子,摆出听诊器、血压计,支开理发摊。他们的胸前,党徽熠熠发光。对于这支老党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社区里的老街坊们再熟悉不过。因为从2005年开始,这支队伍就已经在社区每月开展志愿服务,至今已有十年。

  红居南街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60岁以上老人占到户籍人口数的三分之二。红居南街社区党员专业志愿服务队成立的初衷,就是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服务。现在,这支队伍在册人数20人,平均年龄超过70岁。退休前,他们有的是医生、工程师、高级理发师,有的为高校老师。

  十年间,有逝去的志愿者,也有不断加入进来的新面孔。2010年,在服务站担任4年义工的理发师马红琴去世了,她临终前的一句嘱托,让老伴马林也加入到了服务队,实现了爱心的接力;老中医刘桂芝在服务站担任7年义工,去世前一个月还参加服务活动……这些志愿者们将爱心接力,为社区做着实实在在的贡献。

  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10位专业义工都会巡回在各楼院开展理发、推拿按摩、中西医诊疗、法律咨询等便民服务,对于居民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响当当的牌子。“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同样的道理,“做简单的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做,用心做。”十载春夏秋冬,志愿者们将爱心传递,为社区做着实实在在的贡献

  爱心菜直通社区残疾人家庭

  九点整,头发花白的党员周亦农从三里河路上的万方西单商场后门出来。他两手各提一只鼓鼓囊囊的白色塑料袋,一步一歪走得很吃力。

  塑料袋里,装着当天早上刚刚运达、又经商场员工精挑细选出的新鲜蔬菜,翠绿的莴笋、青白的苦瓜、带泥的胡萝卜、嫩黄的玉米……全加起来小二十斤。老周将菜挂到自行车后座上,马上要把它们送进月坛街道的10户残疾人家庭。

  2004年8月,月坛街道工委和万方西单商场党支部达成了一项协议:商场每天免费提供10份爱心蔬菜,街道组织专人给生活贫困的残疾人家庭送菜。这项善举,名叫“爱心直通车”。

  十二年过去,虽然企业负责人几经更替,虽然受助家庭多次变更,这列直通车在一群党员的坚守下,不惧风雨,不畏寒暑,仍在每日午前准时将新鲜蔬菜送达,一日不曾间断。十二年间,企业送出了大约42000公斤新鲜蔬菜,如果全部码起来,那会是一座壮观的“小山”;而送菜人周亦农走了4万公里路,为此他更换了4辆自行车,用坏了十来个车筐。

  周亦农的脚心患有严重的脱皮症状,看了十多年也不见好,无论走路、骑车都钻心地疼,因此他平时只能穿千层底的布鞋。一双鞋13块钱,平均每个月得换一双。十多年来,穿烂了多少双布鞋,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给残疾家庭送菜,是个很好的公益事,是做好事。”周亦农说,自己是老党员,“必须保持共产党人的本分,在社区你不是代表你自己。”

  党员社区双报到,意识作用双提升

  时近中午,忙活了半天的红居南街老党员们在街坊的送别声中起身收拾摊位,他们中有些人要坐车赶回十几公里以外的家。周亦农也骑车踏上了归途,三百六十天不间断的送菜,对他俨然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仪式。7月2日这天,全西城区共有近千个基层党组织、上万名党员参加了服务。

  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昨天的来处和明天的去向。在西城的各个社区,有许多像红居南街的老伙伴们,或者老周一样的党员志愿者,他们常年坚持开展志愿服务,在社区汇成了强大而温暖的力量。如今,西城区有越来越多的党员加入到志愿服务大合唱之中。

  为了将党的建设与推动改革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近年来西城区委扎实开展党组织、党员到社区“双报到”,促进了在职党员的党员意识和党员作用“双提升”。

  2016年,西城区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升党员意识和党员作用”工程,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党支部、每名党员,进一步深化细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提升全区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人民网 通讯员 宋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