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

热点新闻

热点图片
北京

北京市志愿者倾情告白我的职业是志愿服务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14年05月04日

  3岁的霖霖从被姥姥带进门的那一刻起就没闲着,先把桌上的报纸掀了一地,然后跟笔筒较上了劲,直到被打在身上的阳光吸引,又想去爬窗台……

  这一切,全都没逃过王继武的眼睛。

  在朝阳区新智心语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工作了3年多,王继武很熟悉这类孩子的症状。见姥姥去制止“小不点儿”爬窗台,他也站起身:“窗台有护栏,我来保护你!”

  终于爬上窗台的霖霖看到户外的景色兴奋异常,口中蹦出一个个不连贯的字:“外……绿……人……”姥姥听得一头雾水,王继武却听懂了——那是高兴的表现。

  1987年,18岁的王继武考入首都医科大学的前身——首都医学院。从上大学到毕业后当医生,再到进入原卫生部工作,他一直热心参加敬老爱老、扶贫、助学等多种志愿服务活动。

  2011年初,经朋友介绍,王继武到新智心语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做志愿者。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孤独症儿童:有的孩子言语发育迟缓,说不了一句完整的话;有的孩子抱着根木棍不撒手,过分依恋某件物品;还有的孩子回避生人目光,叫名字完全没反应……

  一次,王继武无意中得知中心负责人因身体原因想关闭机构,他怕这些孩子从此中断康复训练,毅然辞职,成为新智心语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的顶梁柱。

  如今,这家隶属于朝阳区残疾人联合会的康复中心主要针对孤独症儿童开展免费或低收费的康复服务。成立六七年来,该中心培训和帮助过的孤独症儿童已超过200名,不少像霖霖这样由于家庭过度照顾导致的轻微孤独症孩子经过培训后,具备了穿衣、吃饭等基本生活能力,重返幼儿园和学校。

  近些年来,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京城涌现出一批像王继武这样的志愿者,他们从事志愿服务管理工作,开设、成立了非盈利性服务机构、组织,吸引并培训更多的志愿者参与,为社会提供专业化志愿服务。用王继武的话来说:“我的职业是志愿服务。”

  今年47岁的方树功,喜欢向别人这样解释自己的工作—为重症、临终老人提供义务心理慰藉服务。

  医院病榻上,躺着一位离休老将军。这位耄耋老人由于连续三次血栓,全身瘫痪,每天靠氧气管、输液管维持生命。

  像陪伴其他老人一样,方树功播放音乐给他听、陪他唠家常,可是,老人不但不领情,还一脸怒容。原来,老将军戎马一生,性格倔强,年轻时曾获多种嘉奖。他不能接受自己现在这种状态,万念俱灰,只等待生命最后一刻的到来。

  方树功费尽心思从老将军的家人、朋友处打听他的喜好,终于得知老人喜欢读《道德经》。于是,他找来书,俯在老人身旁,一字一句地为他诵读。听到“天人合一”四个字时,老人一手指天,一手指自己,长舒一口气,神情越来越缓和。方树功窃喜,“尊重生命,为生命服务,就会出现奇迹。”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了这份高尚的事业,方树功放弃了IT企业的高薪,成为一名全职志愿者。

  自2012年以来,身为北京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总干事的方树功,已招募了2000多名志愿者。他们每周用三个全天时间去养老机构、临终关怀医院,为需要服务的老人提供义务心灵陪伴服务,同时每周为社区的重症、临终老人及家庭提供义务心理慰藉服务。眼下,该中心已为重症、临终老人提供了5000多人次的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服务逐渐规范化、制度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志愿服务的价值。志愿服务的视角也在不断延伸,一些志愿服务的管理者开始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员工志愿服务。

  目前,全市共有从事志愿服务的非盈利性服务机构、组织近500个,从事志愿服务管理的志愿者近1700人。随着志愿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在北京,把志愿服务当成职业的人将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