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信息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 各地活动 协会动态 志愿者风采

江苏省张家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坚持守正创新
健全工作机制 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提质增效

来源:中国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9日 15:05

近年来,张家港市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坚持高质量、重实效的理念,着力构筑运转高效、服务优质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助推文明张家港迈向更高境界。

注重联动高效,着力完善系统化组织协调机制

务实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是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市文明委制定《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印发《张家港市志愿服务工作制度》,一以贯之将志愿服务作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是优化组织运行体系。围绕“谁来做”,建立由市文明委、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领导,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市文明办统筹协调,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指导中心、民政等部门及工、青、妇等人民团体推进落实,市志愿者协会、行业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等具体实施的“多轮驱动”运行模式,进一步调优组织架构、理顺体制机制、发挥联合效应。

二是完善“一把手抓”制度。围绕“谁带头做”,坚持党政领导干部带头,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所长、站长重点任务清单,明确志愿服务必须“一把手”亲自抓。每年开展张家港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系列评比活动,志愿服务指标权重达到20%,考核结果与各级“一把手”年度绩效考核挂钩。注重提升“一把手”工作能力,帮助“一把手”们练就新本领。比如,市委专门举办所长、站长能力提升培训班,市委书记为300多名“一把手”上课,提升“一把手”业务水平。

三是强化资源整合融合。围绕“大家一起做”,市文明委制定《关于广泛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通过整合阵地资源、人力资源、项目资源,把各类志愿服务下沉到所、站、点。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时将理论宣讲、技能培训、义诊体检等志愿服务项目送到基层,有效满足群众最关心的脱贫致富、医疗健康等方面的需求。

注重能力提升,着力完善规范化管理服务机制

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志愿服务的整体水准和最终效果。张家港市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开发志愿服务数字管理系统、成立首个志愿者学院、制定首套志愿者协会团体标准,在资源嫁接、能力培养、合作交流、业务指导等方面为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提供更具针对性地支持。

一是升级数字平台。重构“友爱港城”志愿服务管理网络平台,完善活动发布、审核公示、时间记录等基础性功能,增设志愿服务需求对接、项目对接、资源对接等扩展性功能,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人才、场馆、项目资源库,推行“需求—策划—对接—实施—评估—反馈—记录”全流程管理。开发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利用大数据赋能志愿服务,增强志愿服务的募集调动、指挥统合能力,让科技传播志愿服务的暖流。

二是提升专业能力。依托志愿者学院,编印本土化的志愿服务教材,开展体系化、分众化志愿者培训,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专业化水平日益提高。疫情期间,文明办联动应急管理、卫生健康、红十字等部门,共同开展志愿者招募、培训、调配等工作,在党委政府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下,以最快速度有序开展应急志愿服务。依托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发挥心理疏导志愿者专业优势,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入驻疫情防控隔离点,为市民提供心理援助和情感支持,筑起坚固的心理防护墙。

三是加强项目管理。建立志愿服务项目督导制度,成立督导委员会,聘请了本土志愿服务工作专业人士和社工督导对重点项目跟踪督导,有效地提升团队的管理能力、项目的执行能力,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可重复、能持续、见实效。

四是实施赋能计划。实施“志愿服务社区赋能计划”,在各所成立镇级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成立赋能计划讲师团,引导各村、社区组建好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培育打造一批接地气、聚人气的志愿服务项目。

注重惠民利民,着力完善精准化供需对接机制

志愿服务是传递温暖和美好的事业。张家港市以增强群众获得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需求导向,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志愿服务。

一是建立“三清单”模式,志愿服务更有“精度”。制定《关于建立供需对接机制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导所、站等志愿服务阵地建立群众需求清单、社会资源清单和服务项目清单。需求清单方面,通过党员干部走访、志愿者上门等多种渠道,建立全面、合理的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方面,汇集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便民服务、慈善关爱等方面的资源,建立包括人才、项目、资金等在内的资源清单。项目清单方面,在摸清需求、掌握资源的基础上,将“群众要什么”与“我们有什么”有机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服务项目清单。“三清单”工作模式有效破解了“精准服务”的难题,使文明实践更加“用心”和“走心”。

二是探索网格化模式,志愿服务更有“温度”。结合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联动机制建设,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纳入网格事务清单,全市1500多名网格员常态化开展民情走访、政策宣传、文明引导等志愿服务,既收集群众需求,又解决群众困难。如乐余镇成立了文明实践网格化联动中心,根据网格员收集到的群众需求,2019年以来发布实施了294个志愿服务项目,深受群众欢迎。

三是打造“行业+”模式,志愿服务更有“广度”。成立行业志愿服务联盟,总结推广“三员一体”环保志愿服务、“艺路同行”文化志愿服务等行业志愿服务模式。重点在卫生、教育、司法等行业推动成立行业志愿服务组织,开展 “卫”你健康、安全到家、绿色“TA”未来等专业志愿服务项目,提升市民素养、增益城市文明。

注重文化认同,着力完善社会化动员参与机制

弘扬雷锋精神,培育志愿文化,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志愿服务、尊重志愿者的良好氛围。张家港市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讲好新时代雷锋故事,引导每一位市民把爱心善意表达出来、行动起来,让参与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一是传播志愿文化。成立新时代雷锋故事讲师团,创作志愿服务主题曲,创排文艺节目开展巡演。举办志愿者才艺大赛和志愿者运动会,建立志愿者之家、“志愿者能量屋”等志愿者“加油站”,让志愿者增强体验感、获得感和认同感。

二是突出典型引领。选树一批志愿服务先进典型,4名优秀志愿者获评“中国好人”。在评选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等三项典型的基础上,增加评选优秀志愿团队管理者、优秀志愿服务社区(村)和优秀志愿服务合作伙伴等典型,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可度。

三是完善礼遇办法。修订《张家港市志愿者礼遇办法》,对评选表彰、信用激励、困难资助、优惠公共服务等进行优化,增加重大活动纪念证书、寄送表扬信等精神礼遇,增强志愿者自豪感和荣誉感。注重社会礼遇,成立志愿者礼遇商户联盟,发布志愿者社会礼遇积分兑换细则,推出一批社会化志愿者礼遇项目,推动形成支持志愿服务发展的良好社会生态。

四是实施伙伴计划。创新实施“学雷锋?志愿服务伙伴计划”,每年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和对接志愿服务伙伴项目,形成“文明办发单-志愿团队接单-企业买单”的伙伴模式。除了资助类伙伴,还进一步发展支持类伙伴,如与保险公司合作免费提供保险、与律师事务所合作免费法律咨询。2012年以来,市镇两级共对外发布伙伴项目800多个,企业资助金额折合2000余万元。

注重功能提升,着力完善多元化阵地建设机制

志愿服务阵地是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重要依托。制定《张家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操作手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操作手册》,进一步明确各类阵地的工作清单和服务项目,使志愿服务阵地既有志愿者经常在、又有群众愿意来。

一是建设全域化志愿服务阵地。在中心、所、站建起了一批志愿服务站点,实现全域覆盖。同时,因地制宜建设各类图书驿站、工友驿站、幸福家长驿站、社会实践驿站、公园驿站等站点,面向城乡群众免费开放,成为重要补充阵地。加强理论宣讲阵地建设,通过“追梦学堂”、“理论氧吧”等阵地,以“供单+点单”“入学+送学”“党课+文艺”等模式推动新思想入学堂、进单位、下基层,打造全新理论学习生态。

二是打造标准化志愿服务阵地。制定《志愿服务站(点)建设与服务规范》,按照“七有” 标准(有固定活动场所、有配套服务设施、有专兼职工作人员、有长效志愿服务队伍、有完善工作机制、有特色品牌项目、有完整服务记录),加强志愿服务站点的规范化管理。坚持效果导向,在各类阵地建立“12680”群众评议制度,努力提升受助群众的满意度。

三是培育个性化志愿服务阵地。根据群众需求,将部分阵地进行改造升级,打造“文明益空间”“最美悦读空间”等一批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阵地。如将原有农家书屋改造提升为“24小时图书馆驿站”,方便群众随时随地阅读。注重拓展延伸,选取有条件的自然村落、居民家庭等,将阵地设到群众家里,倡导守望相助。比如在自然村落设立民情岗、科普岗等“和美乡风志愿岗”,让志愿服务时刻都在群众身边。加强交流帮扶,帮助贵州沿河县首创24小时文明实践驿站、西部地区首个县级志愿服务管理平台,帮助新疆巩留县建设“石榴籽”书屋,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来源:中国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