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雷锋精神 聆听总书记寄语 头条新闻 发言摘登 各地推进 典型风采

精准服务 凝心聚力 志愿服务推动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于军: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

来源:中国文明网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0日 15:09

近年来,海淀区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注重依托志愿力量,精准服务,凝心聚力,不断推动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是发挥创新优势,搭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广阔舞台。在思想引领方面,依托中央党校、中科院、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上市企业创始人等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科学前沿知识。在机制建设方面,印发《海淀区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措施》,构建了党委、政府组织领导,宣传部门和文明办统筹推动,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完善志愿者登记、注册、培训、礼遇帮扶、志愿项目孵化等工作机制。在队伍建设方面,成立了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担任总队长的志愿服务总队,29个实践所志愿中队、648个实践站志愿分队;构建了“2+9+N”志愿服务队伍体系,“2”指的是组建1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指导员队伍和1支文化组织员队伍,“9”指的是涉及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教育、科技科普等9大类别专业志愿服务队伍;“N”指的是广泛吸纳社会力量成立的各类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全区共成立1781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特别是辖区科研机构、高校、科技企业志愿者的加入,大大提升了志愿服务的质量效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自挂牌以来共开展活动7000余场,直接惠及辖区群众60余万人。在阵地建设方面,将10万辆滴滴网约车打造成文明实践志愿者“流动服务站”,借助便利蜂、链家等企业服务网点,设立群众家门口的志愿服务驿站,实现全域志愿服务站点全覆盖。

二是发挥科技优势,打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新模式。打造智能化数字化文明实践服务管理平台,整合3742个志愿项目、8000余节慕课、748项实践活动等资源,满足百姓差异化需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管理平台开启“居家模式”,传递国家声音,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开展线上活动丰富群众居家生活,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辖区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业、文化景区等69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为市民提供数字展厅、在线展览、青年马克思主义读书会直播等服务。围绕《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开展线上“榜样说条例”“垃圾分类宣讲”等活动。

三是发挥资源优势,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文明实践中心与区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志愿服务队伍“指挥部”,建立“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百姓评单”的工作机制,围绕当前热点,着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志愿服务项目。在今年的新冠疫情阻击战中,发动地区1000多支志愿队伍、8万余志愿者开展社区值守、文明引导、买菜买药、心理咨询、关怀帮助等暖心行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注重发挥本区域文化名人、网络大咖等作用,培育“中关村温度人物”“劳模宣讲团”“海淀故事会”等名嘴名家宣讲队伍,讲述地区百姓故事,引导群众跟党走、听党话。针对城市社区居民之间陌生、农村社区回迁居民与租户新居民交流少等特点,打造“海淀友邻”志愿服务项目,引导社区街坊邻里互帮互助,彰显全国文明城区“城市温度”。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坤明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和此次会议要求,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和方式方法创新,让志愿服务更好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更好融入市民生活和城区治理,让志愿精神永驻海淀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