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志愿服务

热点新闻

热点图片
华中地区

【河南】郑州火车站老年雷锋团:爱在日落黄昏前

来源:郑州日报    时间:2015年09月18日

  “大爷,去西广场怎么走?”“沿着我手指的方向往前走300米,看见个地下通道穿过去,就到了。”在郑州火车站东广场的南北两座志愿者服务亭,这样的对话每天会重复数百遍,但已延续了23年。问询的人换了一个又一个,回答的人永远是那群满头白发、面容和蔼的“爷爷奶奶”,他们就是平均年龄近70岁的“老年雷锋团”。

  “能做多少做多少”

  “老年雷锋团”原名叫老年义务服务队,是1992年由时任郑州火车站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车站离休干部左春秀发动10多位五六十岁的车站离退休老干部组成的。2013年12月,“老年义务服务队”正式更名为“老年雷锋团”,他们告别了坚守了20年的两张木桌子,开始在“红房子”里帮助过往的旅客、群众答疑解惑、指路供水。

  “老年雷锋团”进驻志愿服务站的这两年,服务旅客90余万人。雷锋团的成员,由最初的十几人到目前的54人,先后有160余位火车站的离退休老职工参与志愿活动,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57岁。79岁的发起人左春秀、85岁的老团员李延唐和龚长水等都是团里的“元老级”志愿者,尽心尽力把这件事情做了23年。遇到旅客需要和家人联系时,赵秋兰、吕雅敏用自己的手机帮旅客找亲人。看到出行受困的新疆大学生刘帅囊中羞涩时,李林忠和赵显达请他吃饭,帮助购买车票。刘帅回到新疆后,给二老写了一封信说:“爱上了这座城市,因为有你们这群可爱的老人。”

  “人活着,不能光自己吃饱睡好。”85岁的李延唐说,“帮助别人对我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到了我这个年纪还能为社会做点什么,心里高兴、舒服。能做多少做多少。”

  “少一句不如多一句”

  “人们常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们在开展志愿服务时,却总是秉承少一句不如多一句。”现任“老年雷锋团”团长姚淑英说这是他们的服务理念。

  “老年雷锋团”的团员们在服务中用爱心演绎着“五心工作法”:热心、诚心、细心、耐心、精心。他们每天面对南来北往的无数旅客,对其五花八门的问题,常常是“问一答三”。要去赶飞机的旅客小吴询问在哪里坐机场大巴,志愿者龚长水告知他最近站点,再奉上一句叮嘱:“30分钟一趟,票价20元,平时一个小时能到机场,最近修路大概需一个半小时,千万计算好时间。”

  “个人就是千辛万苦,不让旅客一人为难。”这是“老团长”左春秀在这个团队成立之初就给老伙伴们定下的规矩。23年来,老年雷锋团践行了自己的诺言。退休前,他们服务过万千铁路旅客,退休后,他们帮助过无数的路人。

  因雷锋团中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不会使用手机地图APP等现代指路工具,为了弄清公交线路,只能利用休班时间乘坐公交车到市内沿途查看,详细记录医院、学校、机关单位、旅游景点的停靠路线和时间。78岁的五星志愿者赵显达每次上岗前,都会用废纸制作几千张指路条,写明如何乘坐公交车,方便听不懂河南话的外地旅客,解决问询人数较多不能及时回复的问题。

  “旅客的需要就是我们工作的内容”

  “旅客的需要就是我们工作的内容。”近三年来,“老年雷锋团”的服务内容由原来单纯为旅客提供解答问事、轮椅、与客运车间联手接送重点旅客进站等铁路出行服务项目,扩大为提供公交搭乘、地铁换乘、困难救助、家庭纠纷、供应开水、针线、手机充电等众多服务。甚至旅客需要的塑料袋、尼龙绳、手纸、旧报纸、糖果也有准备。

  “老年雷锋团”还有一本专用存折,这是赵显达为了帮助丢失银行卡,无法接收家人“救急”钱的旅客,专门到离服务站不远的邮政储蓄银行办理的。自2013年8月30日至今,这个小小的储蓄本已经换了两回“芯”,流动了3万多元,帮助了80余位旅客。

  “老年雷锋团”用行动弘扬着雷锋精神,感动着身边的人们。如今,年轻铁路职工、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公司白领、媒体人,还有政府公务员、人民警察和雷锋团成员的家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记者 刘先琴 通讯员 夏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