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热点新闻

热点图片
组织负责人

劳模带头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创新发展

来源:中国志愿    时间:2016年04月12日

  劳模带头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创新发展

  天津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劳模分会副秘书长 张志顺

  天津志愿服务联合会劳动模范分会成立于2009年,目前在册人数为196人。成员由退休劳动模范自愿报名组成,平均年龄超过66岁,这是全国第一个由劳动模范组成的志愿者组织。7年来劳模志愿者们共奉献工时二十万零三千小时,两次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志愿服务团队。

  一、牢记宗旨,把“好好为人民服务”作为劳模志愿服务的永恒航标

  劳模志愿者均为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其中有享誉全国的劳动模范张士、邢燕子等人,还有劳模院士、各个行业的专家。

  根据劳模的特长与能力,我们组建了教育培训、科技传帮、健康保健、节能减排、心理法律咨询、公益服务、管理服务、文化文艺等8个服务小分队,常年深入基层,服务社区,把志愿服务送上门。

  为使志愿服务无缝对接,不断拓展覆盖面,还在养老院、福利院、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监狱等16个单位建立了服务基地,按基地的需求上门服务。还对未成年人、农民工、留守儿童、困难群众、空巢老人等开展全方位志愿服务。

  二、服务需求,“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打造劳模志愿服务新品牌。

  按照党的18大提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的要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服务新时代。分会始终坚持学习制度,把学习放在首位,武装头脑,更新知识,探求未知。组织学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编写时事政治辅导教材,进行学习宣讲,提高政治觉悟。我们还通过举办“摄影知识”、“图像处理”、心理辅导、健康讲座、电脑、智能手机使用等多项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如82岁的全国劳模张士珍学会了PPT课件制作,在向社会作道德模范事迹宣讲中熟练使用电脑,赢得听众赞叹和敬佩。

  经过几年的实践,形成了几个影响大、效果好的服务项目:一是给力中高考考前义务辅导。六年来,以王培德校长为代表的劳模教师,面向学生、教师和学生家长,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指导。对毕业班的学生进行学业和心理辅导,答疑解惑,为年轻教师进行师德教育,传授教学经验,人民网进行全程转播,老师们的课件也都挂在网上,使更多不能到现场听课的学生受益,深受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二是心理咨询服务。著名心理咨询师常志旭常年为技师学院、公交公司等服务行业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中央驻津科研所的一名职工因琐事绝食十天,经过常志旭耐心的心理疏导和不断的沟通,使其放弃了轻生的念头,重返工作岗位,还为其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事后,所领导和职工本人把写有“心理救助 温暖社会”的锦旗送到分会。对劳模志愿者的无私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常志旭还被聘为天津电视台普及心理咨询专家,录制系列讲座,社会效果很好。

  三是健康义诊服务。原白楼医院院长李启文,带领几位劳模医生志愿者定期给公安防爆队和一线交警进行健康咨询义诊服务。他还常年为十几位孤寡老人上门义诊,为服务基地进行健康咨询、诊治,受到大家的欢迎。李院长虽已过古稀之年,但自从加入志愿者队伍后,比在职时还忙。

  此外,我们还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调研。近年来雾霾频发,成为一大公害。春节期间,我们向社会发起“不放烟花爆竹”的倡议,得到市民的广泛支持和参与,我们组织若干小分队,分赴各区街,劝阻企事业单位停止燃放爆竹。每年清明扫墓期间,劳模志愿者到公墓开展文明祭奠鲜花换鞭炮活动,有些志愿者因此还遭到个别人的不解甚至白眼,但他们说:我们一把年纪了,不怕别人的白眼,只要对社会有益,能起到一点作用,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三、创新发展,在“两学一做”中,充分发挥劳模志愿者的开拓作用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雷锋,争做当代雷锋式志愿者。不断创新志愿服务方式。一是创新劳模志愿服务新境界。13岁的男孩杨铭不幸罹患白血病,他父亲杨世新在最需要钱给孩子治病的时候,捡到18万巨款!但是杨世新却义无反顾地把钱还给了失主。杨世新的高尚品德感动了劳模志愿者,大家积极为杨铭捐款,先后四次组织义卖,筹集了十四万善款,初步解决了杨铭的燃眉之急。这种把爱心献给有爱心的人,通过媒体宣传感动了全社会,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陆续获得社会各界捐款达150余万元,使杨铭成功地获得骨髓移植!其父杨世新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被评为2014年感动天津人物。

  二是开拓劳模志愿服务新领域。26岁的异地务工妹郝艳玲,去年底查出身患淋巴瘤。从知道检查结果的那天起,她唯一的想法就是把钱省下来给半身不遂的父亲治病养老,决定放弃治疗,她整日把自己关在屋里不与外界接触,之后病情急剧恶化,生命垂危。孝心女孩无奈地等待生命的结束。万幸的是劳模志愿者得知这一情况,心理咨询师劳模志愿者常志旭及时为艳玲做心理干预治疗,说服她接受社会的关爱和帮助,志愿者们积极筹款一万余元办理了入院手续,劳模志愿者张志顺做担保,帮她借钱治病。艳玲的孝心和劳模志愿者的善举感动了社会,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很快筹集到十几万捐款,使艳玲顺利地通过了两次化疗,接下来还需要不少医疗费,我们正在积极筹备为艳玲义卖筹款。张士珍等老劳模春节期间都没有休息,一直编制参加义卖的工艺品,为救助艳玲尽自己的一份力。可喜的是,据医生介绍,她的病治愈率可以达到百分之八十五!艳玲母女感动地流着泪说,天津的志愿者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老劳模们还在各自居住地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向孤残特困家庭和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律师马芳菲常年深入社区进行普法知识宣传,义务为老年人维权,为孤寡老人理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李寿康老师为困难家庭的学生捐款1万元治病,捐款3000元资助困难学生。类似感人事例不胜枚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志愿奉献已成为劳模志愿者的一种生活方式。奉献社会,服务他人,快乐自己,人生才更有意义。就像我们80多岁的老劳模李学武作词、77岁的张文英作曲《劳模志愿者之歌》所唱的:“我是志愿者,肩负新使命,甘当铺路石,为国立新功,哪里需要我,就向哪里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