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热点新闻

热点图片
法制化建设培训

立足新区实际 探索新的模式
全面推进志愿服务规范化长效化制度化

来源:中国志愿    时间:2015年06月20日

  立足新区实际 探索新的模式

  全面推进志愿服务规范化长效化制度化

  成都高新区志愿者协会副理事长 秘书长 吴元兵

  成都高新区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成立于2010年3月,是以企业会员为主要特色的独立法人社团,在六个街道办事处设立分会,在天府软件园区设立了一个标准化园区志愿服务站,现有会员单位120家,注册志愿者51000多人,队伍591支。协会现有员工60人,有健全的党、团支部。

  近年来,协会立足成都高新区“服务产业、服务民生”为根本,秉持“凝聚区域力量、助力文明和谐”理念,以志愿服务工作为抓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群众工作,得到了辖区知名企业职工和干部群众的积极回应与踊跃参与,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友善的现代化、国际化区域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工作缘起

  1.适应志愿需求新变化。成都高新区作为全国领先的新区之一,面临着大批企业表达社会责任和大批居民民生服务的现实问题。原来,很多企业经常打电话到省、市有关部门,咨询“公益活动如何参与”“在哪开展”“找谁去慰问”等问题;当然也有很多居民经常跑到机关咨询孩子“在哪去参加社会实践”等。传统的工青妇职能工作已难以适应群众需求。根据需求,我们提出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抓手,结合工青妇等工作职能一体化推进群团工作。

  2.着眼区域发展新定位。按照成都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三次创业” 规划和大力实施“强基工程”的要求,不仅要建成现代化高楼大厦,世界知名的创业之城,更应体现浓厚的人文精神。我们认为,志愿服务以利他、无偿、助人、进步等特点,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3.满足高新发展新期待。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服务的目标。面对高端企业、高级人才、老弱病残和草根青年的多元需求与期待,我们唯有建立平台、发展组织、整合资源,通过专业队伍去满足个性化需求。实践证明,我们研发“社区项目管理”汇聚公益力量,对接群众需求,联系服务社会组织,服务社区发展是有效可行的。

  二、主要举措

  1.建机制,确保机构常态运行。2009年,从党工委管委会角度成立志工委,明确工作方向和部门分工,奠定了推进该项工作的基础性制度。2010年,成立协会并在全市宣布实施项目管理制度化。2012年,协会实现专人运营,拉开了志愿服务社会化的大幕。2013年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志愿服务工作体系。随着组织体系的完善,志愿服务工作基本覆盖所有社区,从组织上保障了基层基础工作有人干。

  2.讲结合,紧扣服务对象需求。志愿服务的巨大生命力蕴含在具体的需求中。我们主要围绕机关干部、企业高管、青年学生和普通居民四类人群,注重三个结合推进志愿服务工作。一是与部门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如与政法部门合作,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二是与困难群众的需求结合,如针对特困青少年、家庭妇女和高龄老人,与英特尔等企业合作,通过“1+1”援助行动、“坚强母亲”等项目提供服务;三是与重点工作和大型活动相结合,比如结合“双报到”、“核心价值观”等中心工作和 “残运会”等赛会,为党团员服务社区和青年学生参与社会提供平台。

  3.推项目,搭建供需活动平台。为避免志愿服务活动碎片式、零散化,我们出台了《志愿服务项目管理制度》、《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等制度,对项目、供需、评价等作了明确规定,以制度为支撑建立“项目管家”平台。目前,区级建立平台、出台制度、形成标准和发布目录并匹配少量经费,街道社区提供活动场所、服务对象和服务需求,驻区单位和职工参与社区服务,形成了“群众点单+专员接单+社会参与”有效衔接的项目供需机制。比如“爱在高新”、“人文高新”、“运动高新”等主题活动都取得很好的效果。

  4.重激励,确保事业可持续性。一是每年召开高规格的志愿服务表彰会。二是将公益捐赠、志愿服务参与度纳入“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评选的三大标准,鼓励企业参与。三是在机关党员试点推行星级认证,将党员志愿服务作为优秀党员、优秀党组织评价的重要内容。四是举办“公益嘉年华”,为企业、社区、高校和社会组织提供对接的平台,发现项目、展示团队,鼓励社会参与。

  三、制度成效

  1. 党员干部受教育。实施“党员义工”项目,通过“挂包帮”和“双报到”等活动载体中,引导机关党员、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仅2014年,各级党员认领公益岗位80个,参与志愿服务1520次。以党员志愿者为载体的教育形式,深受各支部青睐,得到广大党员的支持。比如:检察院党员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在社区进行“挂牌服务”,帮助未成年犯罪青少年重返校园等服务工作取得硕果。时任检察院检察长杜利民在总结会上说:“年轻人的责任感、担当精神、眼界视野都在服务中得到提升”。

  2.居民群众得实惠。通过“双报到”“会员服务”“校社共建”三大平台,初步构建起了“党员志愿服务为引领、青年志愿者为基础、社区志愿者全面参与”的志愿服务体系,在为民服务促和谐、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中起到积极作用。如:去年举办半程马拉松筹款10万元,为鲁甸200名儿童和高新区的40位贫困青少年实现了自己的“微梦想”;为鞭炮炸伤的儿童紧急筹款并紧急送医,解决其燃眉之急。这样的“感动”在高新区每天都在发生。

  3.带动区域有成果。成都高新区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是通向国际化的现代语言,得到企事业单位的积极回应。“芯片老大”英特尔、“世界船王”丹马士等知名企业和一批草根团队都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各大商业楼宇每天刊播“高新志愿者之歌”MV;七大“高新系”主题活动每月呈现、“邻里守望”社区活动常态开展;现在的天府城南,随处可见“高新”志愿者的身影,处处荡漾着公益的氛围。正如《中青报》报道一样,高新青年把参与志愿服务当作是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生活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