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热点新闻

热点图片
法制化建设培训

着眼常态长效勇于探索实践
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

来源:中国志愿    时间:2015年06月24日

  着眼常态长效 勇于探索实践

  不断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

  厦门市文明办副主任 田承洋

  近年来,厦门市坚持把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来推进,从常态着眼、从规范着手、从社区着力,积极探索推进以社区为重点的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取得明显效果。目前,厦门实名注册志愿者45万余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3000多支,现有思明城市义工、海沧两岸义工联盟、白鹭志愿联盟等一批省、市级品牌志愿服务队,其中,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的“城市义工”自我组织化构建模式入围由中央编译局组织评选的第三届“社会创新奖”,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厦门白鹭志愿联盟获评第十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一批优秀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脱颖而出,如,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连续20年在春运期间开展“青年志愿者与春运同行”项目及“‘班班有个图书角’外来工子女阅读陪伴成长计划”获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海沧义工联盟开发运行的“两岸义工志愿行”获评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志愿者余瑶、王忠武被评为全国优秀级志愿者。

  一、注重探索实践,完善制度规章。制度源自实践,也指导实践。一是探索以社区为重点的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在湖里区金安社区先行先试,从规范志愿者注册登记入手,以建立需求对接平台为重点,在注册、培训、需求对接、服务记录、嘉许回馈等8个方面探索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管理运行机制,总结归纳出“需求采集、分类审核、确定项目、发布信息、开展活动、进行评估、做好记录”等八步工作流程,利用社区网站、电子屏幕、QQ 群等手段,及时发布服务信息,有效实现需求对接的做法。二是探索以志愿服务记录为重点的管理机制。2013年,以我市湖里区列入全国志愿服务记录工作试点为契机,围绕志愿服务记录的重点环节,规范操作流程与记录格式,完善工作标准,建立规范以社区为重点的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制定《厦门市志愿服务记录办法实施细则》,开展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规范全市注册登记、信息发布、活动组织、服务记录等具体操作流程。三是搞好顶层设计出台规范系列规章。通过调查研究、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等,市文明委及时制定出台了《厦门市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和《实施意见任务分工方案》,提出建立健全注册登记、志愿培训、需求对接、服务记录等11项制度机制,规范志愿服务活动,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制定出台《厦门市社区志愿服务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流程,统一规范社区志愿服务。

  二、注重常态长效,创新载体方法。一是创新活动载体。着眼“爱心厦门”建设,以“邻里守望”为主题,以社区为重点,广泛开展关爱老幼弱残志愿服务活动,1041个文明单位与社区结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党员带头做志愿者制度,让党员到社区报到参加志愿服务;着眼“文明厦门”建设,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广泛开展维护公共秩序、文明交通、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活动;着眼“美丽厦门”建设,围绕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实施,广泛开展关爱海峡、植绿护绿、清洁家园等志愿服务活动;着眼“法治厦门”建设,结合全民普法行动,广泛开展“法治厦门,全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使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时时可为”。二是强化阵地建设。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阵地建设不可或缺。从2011年起,我们按照“八有”要求,在社区普遍建立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社区全覆盖。从2013年起,先后在中山公园、厦门火车站等公共场所设立志愿服务站87个,243个文明单位主动认领163个公共场所学雷锋志愿服务对接点;依托省、市行业示范窗口先后建立292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岗,与市建设与管理局共同确定100个小区物业,组建学雷锋志愿服务组,推动志愿服务阵地基地化。三是拓展服务领域。法律服务既是市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也是志愿服务新的领域。2011年起,我们以市司法局为主体,牵头组建专门法律志愿服务队,积极探索法律志愿服务队运作模式,1700多名法律志愿者积极参与“送法下乡”、“综治宣传月”、“国家宪法日”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及援助志愿服务活动。市、区两级信访部门设立律师信访值班室开展法律援助,1098位执业律师参与信访值班;市人大、法院、劳动仲裁院等10个部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帮助。思明城市义工协会与思明区人民法院共同创设中国大陆首个法庭公益志愿服务项目——“法庭义工”,通过在法院窗口单位引入社会志愿者,为办事当事人提供引导办事、端茶送水、搀老扶幼、关爱残障、劝慰开导、文明宣导等便民服务。“法庭义工”的创立,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的高度肯定,称赞法庭义工“心怀大爱,回报社会,境界很高”,“起到了法官起不到的作用”。

  三、注重培训提高,着力打造品牌。我们从搞好培训入手,通过提升志愿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品牌,做强做大志愿服务事业。 一是抓好队伍培训。建立先培训再上岗制度,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类别,分级分层次搞好志愿者通识培训、骨干培训以及专业技能培训。各级志愿服务组织以单位行业为载体开展各类志愿培训,推进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发挥高校及行业专业协会优势,依托各类学校举办志愿者培训班,邀请单位骨干及高校教师进行培训;依托厦门市志愿者联合网开辟培训专栏,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志愿服务培训;运用微博、微信、手机信息等现代传媒手段发布培训信息及志愿服务技能等信息,使志愿者随时能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有效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二是打造项目品牌。围绕“三关爱”主题,结合学雷锋活动,向全社区征集社区服务、公共场所、健康求助、专业组织四大类经常性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具有专业特点和属地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品牌项目,涌现情暖空巢“平安铃”、“青年志愿者与春运同行”、“台胞义工行·海沧微志愿”、“美丽厦门·关爱海峡”等一批志愿活动品牌项目。三是打造组织品牌。市文明委专门下发培育品牌志愿服务队伍的通知,对涵盖面广、服务专业、活动常态、影响力大的志愿服务队给予重点培育,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培育运作,先后涌现白鹭志愿联盟、思明城市义工、蓝天救援队等众多志愿服务品牌团队,成为美丽厦门的靓丽风景。如,白鹭志愿联盟于2014年5月由厦门航空公司发起成立,每周在鼓浪屿景区开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由最初几十人发展到如今的5500多人。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从2012年6月成立以来,每周六固定开展“感恩生活 爱心思明——城市义工志愿行动”,至今已过150多期,有骨干成员4000余人,成为福建省内最具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