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班

热点新闻

热点图片
培训聚焦

在全国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培训班结业仪式上的总结

来源:中国志愿    时间:2016年04月11日

  在全国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培训班结业仪式上的总结讲话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副秘书长 段桂青

  (2016年3月18日/录音整理稿)

  各位学员:

  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关心指导下,在全国宣传干部培训学院的支持保障下,特别是在我们全体学员的共同努力下,本期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培训班顺利完成了培训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本次培训是2016年的第一期培训班,也是中志联成立以来举办的第9期培训班。从大家反馈情况看,有五大特点:

  一是覆盖广泛。来自全国各地的194名学员参加了培训,覆盖了31个省市、自治区,102个地市,其中还有中央直属机关、中央国家机关、海关总署、中华文化促进会老干部志愿者工作委员会等单位。

  二是群体多样。本次培训学员分为四类群体,包括志愿服务协会会长、秘书长等负责人、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志愿服务管理者、研究领域专家学者。

  三是主题鲜明。本次培训从指导思想到课程设置,立足于推进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立足于推动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立足于培养志愿服务领军人物。

  四是内容丰实。大家普遍反映,时间虽短,但是讲课内容非常丰富,担任主讲的老师,既有党政部门的领导同志,也有高校的专家学者,既有中志联的部门负责人,也有长期从事公益组织的培训师。授课内容从宏观政策把握到微观组织运行,从志愿服务理论到志愿服务的具体实践,体现了比较强的导向性、专题性和实操性。

  五是注重成效。培训过程中,大家带着问题认真听讲,会上会下深入交流,课堂内外热烈互动,业余时间小组讨论共同分享,交流的经验弥足珍贵。形成了学习、研究的浓厚氛围,深化了思想认识,拓展了工作思路。

  刚才6位代表的发言,让我们领略了各个地域的美丽风光、风土人情,更领略了志愿者绽放的风采。很多学员都是第一次来北京,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培训完直接返回;还有的同志带病参加培训,比如上海的一位同志带病坚持上课,还有一位怀孕的同志,实在坚持不住了才请假去医院。整个培训过程中,课堂秩序始终保持很好,学员对老师非常尊重,反映出全体学员良好的精神风貌。

  同时,大家提出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下一阶段志愿服务培训改进有很大帮助。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正在开展《中国志愿服务培训工作“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调研工作,我们将把好的建议吸纳到十三五的规划当中来。

  志愿服务培训是为大家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培训成果要体现在培训后转化和运用到具体实践当中,推动志愿服务创新发展。围绕志愿服务组织的功能,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应该发挥的作用等提点要求和希望。

  一、把握工作方向,找准发展定位

  作为大规模的道德实践,志愿服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价值导向。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必须紧扣时代发展的要求,顺应群众的利益需求,将志愿服务融入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服务百姓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建设、汇集社会正能量等方面的作用。这方面主要是谈一谈志愿服务事业在党和国家大局当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在座的各位有长期从事公益事业的志愿者朋友,也有志愿服务组织的负责同志,还有机关分管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同志,大家都对志愿服务事业倾注了一片真情,没有这种激情和真情,是领导不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有感而发想到了三句话,“我们很平凡,但很伟大,我们很辛苦,但很快乐,我们缺资金,但很富有。”与大家共勉。在把握工作导向、找准发展定位方面,有这么几个着力点:

  一是要以志愿服务汇聚更大的社会共识。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要有一种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汇聚社会正能量,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给志愿服务组织回信或批示,倡导志愿精神,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去年3月植树节期间,总书记充分肯定志愿服务凝聚人心,增强群众主人翁精神的重要意义。今年3月,刘淇会长在中央国家机关调研时强调,要“通过大力倡导行善立德理念,以志愿服务汇聚最大社会共识,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围绕慈善法热议志愿服务,提出:“探索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制”、“运用商业保险机制,加强志愿者权益保护”、“将志愿服务纳入社会治理体系”、“应建立公民义工服务制度”等等,使志愿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共识,有的专家还提出了推动志愿服务成为国家“新元素”、国内“凝聚力”、国际“软实力”的观点。推进志愿服务,要突出价值观引领,在凝聚人心、汇聚共识上下功夫,在引领、融入、涵养上下功夫,以志愿服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二是要以“十三五”发展理念指导志愿服务实践。志愿服务工作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同时也为志愿服务事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强调,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新要求,学雷锋志愿服务任重道远、大有作为。可以说,志愿服务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在这样重要的一个历史发展阶段,在构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体系的关键时期,必须将“十三五”发展的新理念、新视角和新方法,更好地运用、落实和体现到志愿服务的具体工作中。具体来说,包括坚持“创新”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激发组织活力;坚持“协调”理念,统筹和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社会合力;坚持“绿色”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实现永续发展;坚持“开放”理念,实现国内互联互通,与国际社会的交汇融合;坚持“共享”理念,通过“邻里守望”实现对困难群众的定向帮扶、精准服务等,作为推动志愿服务的指导思想,指导志愿服务生动实践。用这个理念可以深化志愿服务的精神和理念,使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

  三是要以群众感受为标准,提升志愿服务整体水平。目前全国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站点已达30万个。志愿服务组织能否加强自身建设,发挥社团优势,提升服务能力,在一定意义上,关乎志愿服务长远发展和整体水平提高。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对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提出要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发展要求。我国志愿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突出体现在党的领导,政府支持,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从联合会开展的各项工作来讲,也充分体现了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广泛联合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把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汇聚成强大的动力,不断开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新篇章。这本身就体现了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也从根本上回答了志愿服务为了谁,依靠谁。因此,志愿服务开展的怎么样,应由群众的感受作评价,群众的感受是评判志愿工作、志愿服务事业的根本标准,符合时代的要求、中央的精神和群众的呼唤,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是我们志愿服务事业工作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志愿服务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

  二、加强科学谋划,推动创新发展

  当前,我国志愿服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志愿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近期,民政部会同中央文明办起草了《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目前正在征求相关方面的修改意见。可以说,当前我国志愿服务组织迎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要乘势而上,借势发力,更加注重顶层设计,更加注重典型培育,更加注重人才的汇集,更加注重社会资源的整合,更加注重体制机制的创新。以改革的精神,大力推进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法制化、常态化、信息化、专业化。围绕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有以下几个着力点:

  (一)抓制度化规范,推动机制体制的创新。制度是推动志愿服务发展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也是加强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关键。3月16日,十年磨砺,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去年年底以来,国务院责成民政部研究拟订《志愿服务条例》,也有望于今年正式发布。在具体制度建设方面,2014年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对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提出了要求。要把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队伍管理、活动运行、激励保障等环节,积极探索建立一整套切实有效的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激励、回馈等管理机制。

  交流过程中,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志愿者协会介绍了在全旗推广“1151”互助志愿服务建设模式,一名党员帮一名贫困户、一名党员带五名志愿者、一名志愿者包一个卫生片区,有力促进了当地农牧区美丽乡村建设,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志愿服务要结合不同的区域,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工作实际,加强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以制度来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志愿服务的规范运行。关于志愿服务立法,目前还在研究阶段,我们将向中国志愿服务法方面努力,并借鉴慈善法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

  (二)抓项目化管理,推动运作模式创新。志愿服务项目化,就是把自发的、零散的志愿服务活动,用项目的形式整合起来、固定下来,明确服务内容、活动方式,稳定志愿人员、定向服务群体,使志愿服务成为供需有效对接、服务常态稳定、成效量化评估的实施项目。尤其是在社会转型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大背景下,项目化已经成为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基本形式。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要以需求为导向,注重实效,加强志愿服务项目的科学设计,把群众得实惠、社会反映好的项目固化下来,延续下去。要与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领域,扩大服务覆盖范围,让志愿服务的触角延伸遍及社会的每个角落。

  云南大理洱海团市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保护好洱海”的重要指示精神,启动“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环保志愿服务项目。新疆自治区石河子白杨公益介绍的志愿服务项目,扎根兵团、服务群众,积极为留守儿童、贫困学生提供资助,提供爱心公益项目。另外,还有很多公益组织都提出了志愿服务项目要嵌入到社会建设、社会治理中,用嵌入的项目来撬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把群众的需求变成项目,把项目变成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更好的探索解决政府支持、群众参与和服务百姓,创出实效。

  (三)抓专业化支撑,推动服务品牌创新。一个好的品牌,有助于整合各方资源,往往更具影响力和号召力。打造品牌,既要靠社会的广泛参与,更要有专业的服务能力。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群众服务需求日益多元的背景下,专业化日益成为志愿服务发展的基本趋势和鲜明特征。要广泛发展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推动企业、机关、学校、医院、文化等单位、系统发挥专业优势,成立专业志愿服务组织和队伍,提供专业化的志愿服务。

  天津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劳模分会,发挥劳模专家、劳模院士等专业优势,开展了多项志愿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抓网络化建构,推动服务载体创新。志愿服务组织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对接政府公共服务和群众需求,吸纳和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志愿服务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三方对接的平台,积极创新志愿服务的载体和服务网络,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便利。2014年11月,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发布了“志愿云”信息系统。建立以来,志愿服务信息化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目前,全国24个省区市和50个地级市(区)接入“志愿云”系统,注册志愿服务组织17.8万个,注册志愿者1974万,发布志愿服务项目24.4万个。逐渐实现了志愿者网上注册,服务项目网上公布,志愿服务供需网上对接,志愿服务效果网上评估。

  河南濮阳市组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民间组织四类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构建了“四纵四横”的志愿服务组织网络,使志愿服务工作在不同层级、不同领域形成了全方位覆盖。江苏无锡市发挥网络大V的作用,把网络大V纳入工作视线,汇聚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有力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纵深发展。要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更好的服务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当中,使网络建构的技术手段为我所用,服务于我们的志愿服务事业。

  三、发挥领军作用,主动担当作为

  2015年10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和单位,联合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四个100”评选。这次评选出的“四个100”先进典型,能够从各地各有关部门推荐的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组织和城乡社区中脱颖而出。从四个100当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好的志愿服务组织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有一个领军人物和坚强的团队,包括今天介绍的六位。从他们的发言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因为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好的领路人,当地的志愿服务才会有更为开阔的发展视野、更为扎实的工作举措和更为显著的社会成效,志愿服务才会扎实持久、深入人心。社会组织能够发展、能够活动、能够生存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有一个很好的领军人物、领袖型人物。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既是组织者、倡导者,也是参与者、践行者,在推动志愿服务深入发展方面,发挥着核心和带头作用,我们要培养一大批志愿服务领军人物。

  在某种程度上说,领军人物认识的高度、服务的理念、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志愿服务组织的自身建设,直接关系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所以在这里,我们特别希望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领头人、领军人物、导师级人物,要切实担负起核心带头作用。我们虽然不是什么官,也没有什么权,但我们这个团队,服务着百姓,服务着社会,是平凡而伟大的工作者,我们必须要把这个团队建设好、组织好,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要带领广大志愿者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在服务区域发展中找准定位,在服务群众需求中实现自身价值,在制度化建设中推动常态发展。同时,要积极推动培训成果的转化、应用和创新,认真组织和开展好志愿服务活动,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经验及做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推进志愿服务事业,使志愿服务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成为中国梦最精彩、最感人的绚丽篇章。

  以上从三个方面与大家共勉,供大家参考。

  最后,感谢各位学员对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同志们对本次培训班的支持和帮助。大家即将返程。在此,我代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祝大家一路顺风!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