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联动态

热点新闻

热点图片
工作动态

永远高扬为人民服务的旗帜
——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志愿服务”启示录

来源:《中国志愿》    时间:2021年06月30日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

在14亿多中国人民昂首阔步前进在民族复兴道路上的庄严时刻,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

回望百年光辉历程,这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的实践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义无反顾、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史。

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是红色的,中国志愿者标识和服饰的标志性、主体性颜色也是红色的。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一种信念的昭示,一种血脉的传承,一种精神的赓续。

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中国共产党人的“志愿服务”红色基因源远流长

中国共产党人的“志愿服务”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朝夕形成的。它是在党的远大理想引领下,在党的崇高宗旨激励下,经过几代共产党人坚持不懈实践和传承,逐步形成的伟大精神。在今天,这个伟大精神已经成为号召和凝聚亿万人民投身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动力之源。 

第4页-6.JPG

1958年,毛泽东在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义务劳动。

100年前,当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石库门宣告成立时,就将共产主义理想作为共产党人的最高精神追求。从那时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践行的神圣宗旨。为了履行这个宗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人民利益辛勤工作、忘我奋斗、志愿奉献,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意识和奋斗精神,是人类志愿服务事业的最美诠释和最高境界。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与人民心心相印、血肉相连,不仅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念兹在兹的情感所系,更是他们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模范行为。大到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小到事关百姓的衣食住行、油盐柴米、生老病死等些许“区区小事”,都牵挂于心、亲力亲为。早在红军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苏区领导人就大力提倡、身体力行参加义务劳动。在紧张的战斗之余,红军领袖为百姓做好事、当“义工”的无数感人故事,至今仍流传在中华大地,感召着一代代中国人团结互助,成为党和人民骨肉相连、命运相系的精神血脉。

 第5页-7.JPG

红军时期,毛泽东带领红军战士为沙洲坝村村民挖掘的水井。

在瑞金沙洲坝村,毛泽东带领红军战士为乡亲们挖井,为世代吃不上干净水的村民,引来甘美的清泉。在叶坪村的谢家祠,毛泽东和警卫员一起爬上房东谢大娘家的屋顶,亲手安上一块玻璃“天窗”,为年迈的老人引进温暖的阳光。如今,这扇有着特殊意义的“窗户”,已成为“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的一道风景,见证着毛泽东参与“志愿服务”的一段佳话。编进小学课本的《朱德的扁担》一文,说的是红军总司令朱德与青年士兵一起,参加义务劳动,挑粮上山的动人故事。在国民党严密封锁根据区的艰难日子里,周恩来为群众四处找盐、带头用瓦片搓稻谷、夜里挑灯纺线的故事,则是这位肩负重任、日理万机的党的领袖,经常参与“志愿服务”的点点滴滴。

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红色基因,从党的成立之初、从人民军队诞生之初,即铺就了为人民服务的鲜红底色,经过一代代接续传承,汇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生生不息、流淌奔涌的志愿服务大潮。

以改天换地、兴国为民为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志愿服务”意识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回首百年党史,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我们党围绕如何推翻“三座大山”,如何建设“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如何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让人民富起来,始终进行着艰苦卓绝、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人以无与伦比的虔诚,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崇高理念,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拥护,印证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伟大真理。这个伟大真理,是今天引领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理论和实践的耀眼灯塔。

第6页-9.JPG 

周恩来在延安纺线(油画)。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陈毅元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没有人民群众的同舟共济、生死与共,我们就不可能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历史昭示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人民,人民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参与者推动者,也是我们开展志愿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

建国之初,中国农村极端贫困,农业生产力极为低下,一家一户的贫困农民即使分得了土地,要开展生产也面临很多困难。为了帮助翻身农民恢复生产,党中央和毛泽东号召“组织起来”,以开展互助合作的方式发展生产。广大农民纷起响应,迅速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推行的劳动“互助”,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志愿服务的价值取向,也是当代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内涵。

历史不会忘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解决人民群众吃饭难问题,党中央发出“向荒山、荒地、荒滩进军”的号召,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青年组建“青年志愿垦荒队”,奔赴北大荒、戈壁滩、无人荒岛艰苦创业,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写下了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壮丽篇章,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优良品质。他们扶贫帮困,向农民传播文化知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洒下了辛勤汗水。时至今日,广大青年是参与志愿服务人数最多、开展活动最丰富的志愿力量。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在那个物质资料还十分匮乏,人们的生活还相当艰苦的日子里,团结互助犹如温暖和煦的春风,吹拂着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古老的华夏大地时时涌动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志愿服务热流。

以无疆大爱无私奉献为己任,中国共产党人的“志愿服务”壮举浩气如虹,英雄辈出

在党的阳光雨露哺育下,新中国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甚至是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名垂青史、彪炳千秋的壮丽篇章。他们不仅是国家的脊梁、时代的精英,也是志愿服务的先锋和楷模。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句话,出自上世纪60年代年轻的战士雷锋。这个普通的战士,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留给世间的只是一个个扶老携幼、助人为乐的平凡故事。然而,正是这日复一日的凡人善举,体现了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映照着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第6页-8.JPG

勇救儿童的英雄战士刘英俊。

雷锋,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最大的英雄模范人物。从那个时候起,“向学雷锋同志学习”,一直是最响亮的时代主旋律。唱学雷锋歌曲、看学雷锋电影、写学雷锋文章、办学雷锋黑板报、记学雷锋名言,是人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搀老奶奶过街、推煤车上坡,帮军烈属和五保户提水劈柴、扫院擦窗。“学雷锋、做好事”,自此成为最美好的时尚、最受推崇的行为。

在共和国大地上,千千万万像雷锋那样的英雄模范如雨后春笋一般成长起来。他们用短短瞬间,定格了生命的永恒,留在了一代代人的记忆中,印刻在共和国的英雄史册里——

1963年深秋,湖南衡阳的一个峡谷里,一匹军马受惊窜上铁轨,面对呼啸而来的列车,23岁的战士欧阳海冲上去,把军马推离轨道,挽救了500多名乘客的生命,自己却壮烈牺牲;

1964年2月,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两名蒙古族少女,11岁的龙梅和9岁的玉荣,在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中奋战20多个小时,以年幼之躯保护了集体的羊群,被誉为“草原英雄小姐妹”;

1965年7月,济南军区某部战士王杰在江苏邳县指导民兵进行埋设地雷训练时,突然发生意外,在炸药包即将爆炸的瞬间,他奋不顾身扑上前去。在场的12个民兵得救了,王杰却献出了23岁的年轻生命;

1966年3月,21岁的战士刘英俊复制了欧阳海、王杰的壮举,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街头,刘英俊驾驭的炮车辕马受惊,冲向附近6名儿童。千钧一发之际,他做出了让惊马和炮车侧翻的危险举动,孩子们的生命得救了,而他自己却被炮车碾压,当场牺牲;

……

这些英雄的壮举,源自他们心中庄严、崇高的信念。他们的生命,虽然都定格于风华正茂的青年,然而他们却以有限生命奉献人民,诠释了生命的价值。他们的行为,虽然没有贴上“志愿服务”的标识,却是最为圣洁、最为高尚、最为纯粹的志愿服务行为。他们谱写的志愿服务华章,永远载入了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

以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为担当,中国共产党人的“志愿服务”热潮激荡神州,方兴未艾

改革开放后,“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的歌声唱响全国,志愿者成为爱与奉献的象征,成为感动社会、净化灵魂“最可爱的人”。

2008年,我们经历了“多难兴邦”的考验,也向世界展示了开放中国的新姿态,还被称为中国志愿服务的“新元年”。年初,抗击南方冰雪灾害,无数志愿者心系灾区人民,无私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支持;5月,汶川抗震救灾,数百万志愿者不顾自身安危,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不知疲惫地穿梭在余震不断的废墟中,抢救伤员、抚慰心灵、捐款捐物,帮受灾群众重建家园;8月,奥运圣火点亮北京的天空,照亮了中国和世界,2.68亿人次的中国志愿者,用累计超过61亿小时的志愿服务,助力举办了史上“美轮美奂、气势恢宏”的一届奥运会。在闭幕式上,国际奥委会首次增加向志愿者献花的礼仪环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专门致信肯定中国志愿者为奥运作出的突出贡献。

第7页-10.JPG 

2008年5月,在汶川抗震救灾中为受灾群众分送饮用水的志愿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摆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坚强有力地推动志愿服务步上健康有序发展快车道。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出现了更为踊跃、更为迅猛的发展势头。

从“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初心之诺,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铮铮誓言,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忘记为什么出发和走过的来路。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开展的一场最光荣、最深沉、最广泛的“志愿服务”,各条战线的扶贫干部牺牲自己的安稳生活,不计得失、不求回报地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就是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时代缩影。其中,更有受党号召的无数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走上脱贫攻坚第一线,为困难群众提供了帮钱帮物帮项目的直接“志愿服务”。2021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给广大志愿者带来了无限荣光。

第8页-12.JPG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现场服务的医务志愿者。

历史给人类出了一张来不及思索的考卷,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党中央果断作出了武汉“封城”决定。在疫情防控最吃劲、武汉保卫战最紧急的关键阶段,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武汉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组织动员志愿者提供代购代送志愿服务,为800万居家市民解决了买粮买菜买药难的燃眉之急。如今,在历时一年半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中,数以亿计的党员、青年、巾帼、医疗、科技、文艺等各方面志愿者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在全国各地、网上网下并肩抗疫。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爱心奉献、默默坚守。广大志愿者以星火暖光点亮人间大爱,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人民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快速实现经济复苏增长,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压舱石”。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中国志愿者再次展现了动人的风采。

中国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守的是人民的心。为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党中央作出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决定。试点县市区从50个扩大到500个,到目前全国各地自觉自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表明这项创新之举正好回应了今天的人民之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志愿服务提供了广阔舞台,广大志愿者成为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主体力量,志愿服务是主要活动形式。从党的科学理论宣讲、党史学习宣传到文化惠民、文艺乐民,从助学助教、助老助残到科学兴农、科技慧民,从生态保护到抢险救灾,形式多样、内容务实的志愿服务活动项目,是源源不断地送给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幸福礼包”。

第8页-11.JPG

奋战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志愿者。

当前,全国实名志愿者已达2.06亿人,志愿服务组织达99万个,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呈现方兴未艾的良好势头。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中国特色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央统筹谋划建立健全了文明委领导、文明办牵头统筹,各部门和全社会广泛参与志愿服务的工作格局和体制机制,这为中国共产党人带头参与志愿服务、展现志愿服务新作为提供了制度保障。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隆重盛典已拉开序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强起来”,携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集结号已响彻中华大地。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浩浩荡荡的亿万志愿服务大军,必将凝聚起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写下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更加壮美的新篇章。

 

作者:慈爱民 霍增龙  来源:《中国志愿》  发布时间:202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