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联动态

热点新闻

热点图片
工作动态

董俊山:新时代志愿者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责任

来源: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网站    时间:2020年12月09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第48条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实现政治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强调指出:“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在这里,志愿者十分荣幸地成为相对独立而特殊的社会治理主体,赋予志愿服务全新的时代内涵和社会功能。如何理解这一重大提法,如何领会这一重要精神,如何落实这一光荣任务,每一个志愿者,每一个志愿组织,每一个志愿服务工作者,都应该紧密结合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认真学习领会这一崭新命题,深入贯彻落实这一政治任务。

首先,我们要深刻理解党和国家对志愿者在社会治理中角色功能的新概括新定位。明确把志愿者同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等并列,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和五年计划之中,纳入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决策体系的视野和范畴之中,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之中,纳入志愿者、志愿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等社会主体角色功能转型升级的重大转变之中。这充分表明,志愿者、志愿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有机构成,成为我国社会治理相对独立、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这是从事志愿服务事业的所有组织和个人都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这里可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加以理解:一是从客观上讲,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全面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各个主体的广泛深入具体参与,这是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必要条件,又是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全球民主化浪潮和发展趋势必然产生和推动形成的政治结构和制度安排。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历史与现实大量实践结果充分证明了这条真理。二是从主观上讲,中国志愿者、志愿组织和志愿服务事业天然地承担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责任,他们不仅怀抱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治理的强烈愿望,而且具备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治理所需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既需要志愿者的主动参与、热情参与和深度参与,也需要志愿者们自觉奉献青春、热血、智慧和力量。这就是为什么新形势下社会治理需要志愿者的参与或者说志愿者为什么应该而且必须把参与社会治理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责任。

其次,我们要深刻理解党和国家对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提出的双重目标任务。明确把“畅通和规范志愿者等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作为着眼点、着力点,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千方百计打通、输通、联通、畅通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在这里,畅通是前提、是目的,是价值内涵和实质要求,就是开辟渠道,搭建桥梁,克服思想困惑,扫除工作障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阻力;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规矩、规律和规范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在这里,规范是深化、细化、延伸,是纳入总体工作框架,步入正式业务渠道,建立长效体制机制,形成常态运转运行;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清醒认识和正确处理畅通与规范两者之间的关系,要边畅通、边规范,在畅通中规范,在规范中畅通,同步考虑、协同安排、协调运作,使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做到共同发力、共同进步,既缺一不可,又不得偏废。什么是途径,就是路径、渠道、载体,就是手段、形式、方式,途径必须务实、具体、可行,必须具备操作性、多样性、过程性和灵活性特点,必须不断探索、创新、改进、提高。畅通、规范、途径,三个关键词,点燃了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希望,照亮了志愿者参与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新道路,为探索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之路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指导和遵循,为发挥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主体的想像力、原动力和创造力提供了广阔舞台,开辟了无限空间。可以说,中国志愿者、志愿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春天来了,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极大的创新挑战,应该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第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畅通和规范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任务要求,积极解决畅通和规范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路径、具体途径和行动方案。无论谁、无论怎么样参与社会治理,都需要一定的思想认识,一定的目标定位,一定的制度安排,一定的组织形式,一定的专业队伍,一定的业务形态,一定的活动领域,一定的行为方式,一定的实践载体,一定的工作流程,一定的标准规范。我想,这就是《建议》指出的“途径”的内涵外延。结合我国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工作实际,我认为,需要把握这样几个关键环节或主要抓手:一是抓理论学习抓头脑武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事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入学习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文件和辅导读本,深入学习坤明同志等部领导对志愿服务工作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实践要求,结合实际、深刻领会,掌握实质、吃透精神,明确方向、把握重点,重在行动、务求实效。二是抓战略规划抓顶层设计,紧密结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长远规划,紧密结合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紧密结合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点任务,紧密结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紧密结合宣传思想工作全局和中宣部重点工作布局,把畅通和规范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决策部署摆在高处、走进深处、落到实处、操作细处,全面、系统、深刻、准确地对志愿者、志愿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和志愿服务事业进行深入调研,理性思考,科学规划,提出总体方案、明确实施步骤、制定考核标准、坚决执行到位。三是抓思想宣传、抓认识提高,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普及志愿文化,推广志愿服务,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向社会治理纵深领域发展和延伸。倡导开发身边人、身边事的志愿服务途径,做到从自己做起、从娃娃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人人都是志愿者,处处都是志愿者,时时都是志愿者,事事都是志愿者,让志愿服务象空气和阳光一样,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精神境界,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强大动力和活力。四是抓健全体制抓健全组织,理顺行政管理部门与业务主管部门之间,主管部门与社会组织之间,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之间等各方面关系,明确功能定位、划分权责界限、规范活动领域、制定行为规则,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五是抓队伍培养抓专业培训,提高志愿者知识化、专业化、组织化、现代化水平,提高志愿服务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研究应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培养和培训志愿者,使志愿服务能够有知识、有能力、有素质担负起参与社会治理的职责和使命。六是抓继承传统抓改革创新,认真总结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好思想好经验好做法,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积累的文明进步成果特别是志愿服务方面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实践中探索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之路,探索志愿服务的新领域新形态新载体新渠道新应用,探索构建以社会效益为根本目标、以广泛参与为强大动力、以项目创新为有效载体、以践行承诺为信誉保证、以塑造品牌为突出特色,不断深化细化实化强化全民志愿服务体系,努力开创志愿服务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