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快讯

热点新闻

热点图片
国内动态

天津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工作 注册志愿者已达225.89万

来源:天津日报    时间:2019年02月27日

 

  近年来,天津以全域创建文明城市为引领,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既为时代增添了高度,也为社会增加了温度。

  如今,志愿精神早已浸入城市基因,成为每个海河儿女的文明坐标。截至2月24日,天津注册志愿者225.89万余人、团队1.2万余支,一个个志愿者遍布津城每个角落,成为津沽大地最亮底色。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并对志愿服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更是对天津志愿服务工作的鼓舞、激励和鞭策,下一步,市文明办将在基础保障、搭建平台、示范带动、活动载体、规范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

  夯实基础保障 为爱心保驾护航

  全面加强志愿服务法治保障,在制定出台《天津市志愿服务条例》《天津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条例》的基础上,开展《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法工作,强化法规条例的实施力度,用法治“刚性”和“硬度”为志愿服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全面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体系,落实《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把志愿服务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纳入天津市文明城区、文明单位等各类创建测评体系,定期开展测评,调动促进各级各部门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形成点面结合、条块协同的良好态势。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京津冀志愿服务联盟”为纽带,密切志愿服务领域协作,在人才培养、项目培育、典型宣传、应急救援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和协作交流,推进京津冀区域精神文明建设协同发展。全面完善褒奖激励机制,建立志愿服务保险制度,为全市近3万名优秀志愿者购买专项保险,提供志愿者意外伤害保障及紧急救援、就医绿色通道等,为爱心奉献保驾护航。

  搭建支撑平台 让供需精准对接

  构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用好天津志愿服务网,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建立全市志愿服务统一管理平台,整合各区各系统志愿服务资源,形成“制度保障、技术支撑、部门协同、流程规范”的管理模式。用活“志愿天津”手机端,为志愿者提供随时随地参加活动、记录时长的便捷方式。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动志愿服务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探索建设“志愿和平”线上对接平台,实现志愿者、服务项目和服务对象的无缝对接,线下在社区广泛建设志愿服务供需对接窗口,安排专人收集整理居民需求,联系志愿者为其提供服务。搭建“天津V站”志愿服务活动平台,立足现有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广覆盖基础,在交通枢纽、公共场馆、公共场所、服务部门和街道社区,遴选志愿服务需求迫切、工作基础扎实、队伍体系完善的志愿服务站,按照“三高”“六有”标准,升级建设“天津V站”。

  强化典型示范 打造天津文明名片

  发挥朝阳里社区志愿服务发祥地的引领作用,不断创新和丰富服务形式内容、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推动全市社区志愿服务站人员配备由兼职向专职转变,为志愿者注册、开展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发挥志愿服务典型的示范作用,推出市级优秀志愿者、团队、项目、社区、岗站,广泛宣传先进事迹,推动形成典型示范、见贤思齐的效果。发挥志愿服务品牌活动的带动作用,利用学雷锋日和国际志愿者日等节点,组织志愿服务主题活动日、重点活动周、社会宣传月。组织志愿者服务在津举行的各种重大活动,以开展特色活动来促进品牌建设,持续打造“天津地铁红马甲”、“1068帮帮团”、和平区“心目影院”等,使志愿服务品牌活动成为天津精神文明建设闪亮名片。

  创新活动载体 弘扬时代新风

  广泛开展助残、助老、关爱未成年人假期等“送温暖”志愿服务行动,深入社区开展“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组织医疗卫生志愿者深入城乡社区积极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提供健康体检、保健咨询和常见病治疗等“送健康”志愿服务。开展“送平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社区志愿者参加社区治安巡逻,到汽车站、火车站、公园等人员密集场所协助有关部门维护秩序,劝阻闯红灯、机动车不礼让行人、不文明驾驶等行为。开展“送新风”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传播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增强人们文明旅游意识。

  规范管理考核 打通“最后一公里”

  完善志愿服务考核通报制度,层层压实责任,推行量化管理,加大志愿者学习培训力度,提升志愿者服务能力。培育引导志愿服务项目规范发展,从全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服务设施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中,遴选出示范项目并签订责任书,确保落地落实。夯实社区志愿服务基础建设,将党员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党员社区报到制度,积极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有针对性地解决社区难题,为百姓解难,替政府分忧,补市场所缺,打通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后一公里”。(李国惠 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