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

热点新闻

热点图片
四川

玉林打造最美志愿服务街区

来源:成都市政府网站    时间:2018年08月29日

玉林东路社区开展暑期公益活动,小朋友们积极参与
玉林东路社区开展暑期公益活动,小朋友们积极参与

 

  “你好,我叫黄川,从今天起在社区居委会作为志愿者开始服务。”随着一声响亮的自我介绍,武侯区玉林街道又一位青少年志愿者走上了自己暑期志愿服务的岗位。

  玉林街道是一个体现成都特色生活、承载成都城市记忆的城市街道,辖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102个,注册志愿者21541人,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志愿者队伍。其中,黉门街社区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玉林东路社区被评为“四川省十佳优秀志愿服务社区”,辖区志愿者刘道笠被评为“成都市十佳志愿者”。今年,玉林街道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示范提升行动,打造最美志愿服务街区,推动志愿服务标准化、专业化、群众化,通过“志愿服务”这个有力抓手,打造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伍和项目,力争到今年底,社区居民对志愿服务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专业化服务

  “社志联动”让服务更有品质

  在玉东社区福苑广场,看见爷爷准备将喝完的饮料瓶丢进“不可回收”垃圾桶,10岁的张梓林立即制止,还为爷爷上了一堂垃圾分类的课程。“这些课程正是社区举办社区少年群益会的时候,老师教我们的。”

  据了解,儿童公益组织“少年群益会”是社区引入的专业化组织,通过每周一小时社区公益引导孩子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为社区融入了新鲜的血液,还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了更多的父母自愿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公益环保事业中。

  在玉林街道,不止有少年群益会,通过引进专业服务组织,深化“社志联动”,实现了志愿者、志愿组织与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合作开展服务。目前,玉林辖区内,既有专业社会组织仁怀社工和利川社工在老年和精神残疾等领域开展专业服务的同时,积极邀请本土社区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融合进来,与社区居委会共同探索精神残疾人士社区康复模式和居家养老社区照顾模式;社会组织“贝贝童话”,通过亲子绘画活动,让未成年人在社区享受艺术熏陶;打造“森林书吧”,以书为媒,开展亲子阅读分享活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未成年人的文化和道德素养。

  群众化参与

  互助服务更接地气

  前几天,80多岁的王瑛华婆婆又收到了社区志愿者们送来的蛋糕杯。“这些年轻人真有爱心,堪为青年人的楷模!”王婆婆一边吃着蛋糕,一边夸赞志愿者们。

  值得一提的是,王婆婆夸赞的志愿者都来自街道社区本土培育的居民互助服务组织,而这样的服务组织远不止一个,还特别接地气,服务种类也多种多样。其中,玉林北路社区老年志愿者成立了“银发联盟工作室”, 通过社区网络平台征集老人志愿者,组建老人互助大家庭,采取年轻老人为年长老人提供上门聊天、日常陪伴等服务的模式,为居家养老提供便利;黉门街社区开展的奶奶厨房项目,最初是由社区居民骨干刘道笠创办,一个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做饭送餐服务的项目,随着活动的开展和媒体的宣传,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也受到感染参与到活动中,并在活动时间开展院落环境打扫、慰问低保群体各类公益服务

  同时,在志愿服务提升中,在辖区打造了18个文化聚落,构建文化志愿服务网,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在玉林上横巷,打造了蜀绣微博物馆;在玉洁巷,打造了院子文创园和剪纸微博物馆;在黉门街,打造了黉门75号和子非书院;在玉林西街,打造了大师传承堂;在临江西路,打造了森林书吧。今年来,玉林文化聚落共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1200余场。

  制度化推进

  推动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志愿服务激励回馈机制建设作为志愿服务制度化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据玉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推出了三套激励机制,第一套是志愿者积分制度,根据服务时间、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对志愿者进行积分,积分可在成都市志愿者积分兑换商城兑换成奖励物品,也可在街道各社区的志愿者积分兑换点兑换成辖区驻区单位、“两新组织”或社会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第二套——志愿者星级认定,对每年累积积分靠前,表现优良的志愿者评定为优秀志愿者,授予荣誉称号,并通过党建联席会等形式向其所在单位进行通报,作为评优依据,并将大师传承堂课程、城市音乐节门票、驻区校园锻炼券等公共文体资源向优秀志愿者优先或免费开放、提供。第三套——建立志愿服务“时间银行”, 发行“玉林交子”,所有辖区志愿者均可将服务时间存进银行换成“玉林交子”,并使用“玉林交子”在辖区内兑换具体实物或服务,真正实现志愿服务“付出—积累—回报”的良性循环。